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现有一块已知质量为mg的镁铝合金,欲测定其中铝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Ⅰ:镁铝合金$\stackrel{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定剩余固体质量m1g
方案Ⅱ:镁铝合金$\stackrel{足量盐酸}{→}$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L
方案Ⅲ:镁铝合金$\stackrel{足量盐酸}{→}$溶液$\stackrel{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定沉淀质量m2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方案能测定出铝的质量分数的是A
A.都能                    B.Ⅰ不能,Ⅱ和Ⅲ能
C.Ⅱ不能,Ⅰ和Ⅲ能        D.Ⅰ和Ⅱ不能,Ⅲ能
(2)如果方案Ⅲ过滤得到沉淀没有洗涤、干燥,测得铝的质量分数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某同学综合上述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步骤,确定合金组成.

①用字母m、n表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frac{5m-3n}{5m}$.
②若合金中Al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金属总物质的量为6mol,试在图2中作出y随x变化的曲线.当y=7.5mol时,该合金中镁铝的原子数之比为1:1.

分析 (1)实验设计Ⅰ: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体现还原性,根据合金的质量和氢气的体积可求出镁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Ⅱ:Mg、Al均与盐酸反应,生成H2,体现还原性,根据合金的质量和氢气的体积可求出镁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Ⅲ:Mg、Al与盐酸反应后,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Mg2+生成Mg(OH)2沉淀,Al3+生成NaAlO2溶液,根据Mg(OH)2沉淀的质量,可求出镁的质量分数;
(2)如果方案Ⅲ过滤得到沉淀没有洗涤、干燥,则测得的Mg(OH)2沉淀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
(3)①合金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得到的沉淀为氢氧化镁,灼烧后可得到氧化镁,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可知镁的质量,结合样品的质量则可知铝的质量分数;
②利用端值法判断;
③当y=8.5mol时,该合金是一种金属互化物,设合金中Mg为m mol,Al为n mol,则m+n=7  m+1.5n=8.5,解得m=4,n=3.

解答 解:(1)实验设计Ⅰ: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体现还原性,根据合金的质量和氢气的体积可求出镁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Ⅱ:Mg、Al均与盐酸反应,生成H2,体现还原性,根据合金的质量和氢气的体积可求出镁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Ⅲ:Mg、Al与盐酸反应后,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Mg2+生成Mg(OH)2沉淀,Al3+生成NaAlO2溶液,根据Mg(OH)2沉淀的质量,可求出镁的质量分数,
所以上述三个方案都能测定出铝的质量分数,故选A,
故答案为:A;
(2)如果方案Ⅲ过滤得到沉淀没有洗涤、干燥,则测得的Mg(OH)2沉淀的质量偏大,所以测得镁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即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3)①合金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得到的沉淀为氢氧化镁,灼烧后可得到氧化镁,根据氧化镁的质量ng,可知镁的质量为 $\frac{24}{40}$×ng=0.6ng,所以铝的质量分数为 $\frac{mg-0.6ng}{mg}$=$\frac{5m-3n}{5m}$,
故答案为:$\frac{5m-3n}{5m}$;
②Al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金属总物质的量为6mol,如x=0,则全被为镁,6mol镁反应生成6mol氢气,如x=1,则全被为铝,则6mol铝生成氢气9mol,则图象为,当y=7.5mol时,该合金是一种金属互化物,设合金中Mg为m mol,Al为n mol,则m+n=6  m+1.5n=7.5,解得m=3,n=3,所以该合金中镁铝的原子数之比为1:1,
故答案为:;1:1.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镁和铝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含量测定、化学计算等,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测定.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探究NaHCO3、Na2CO3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48mL试剂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温度/℃
2 g NaHCO320.018.6
2 g Na2CO320.021.6
盐酸(0.1mol•L-12 g NaHCO320.017.2
盐酸(0.1mol•L-12 g Na2CO320.022.6
由上述数据所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NaHCO3(s)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Na2CO3(s)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C.Na2CO3(s)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仅根据实验③就可以确定HCO3-(aq)+H+(aq)═CO2(g)+H2O(l)△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NO,用于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Ⅰ.(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4H2O+2NO↑.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CD(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2NO+O2═2NO2(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1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就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
(4)如图2所示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CD(填选项代号).
(5)假设实验中12.8g Cu全部溶解,需要通入标况下2.24L O2才能使NO全部溶于水.
Ⅱ.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4种方法中最好的是丁(填“甲”、“乙”、“丙”或“丁”),理由是制取相同质量的Cu(NO32,丁所消耗的HNO3的量最少(原料的利用率最高)且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
甲:铜$\stackrel{浓硝酸}{→}$硝酸铜
乙:铜$\stackrel{稀硝酸}{→}$硝酸铜
丙:铜$\stackrel{氯气}{→}$氯化铜$\stackrel{硝酸}{→}$硝酸铜
丁:铜$\stackrel{空气}{→}$氧化铜$\stackrel{硝酸}{→}$硝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化学兴趣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Cu(70%)、Al(25%)、Fe(4%)及少量Au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流程:

已知:Fe3+、Al3+、Cu2+开始沉淀至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2.2~3.2、4.1~5.0、5.3~6.6.
(1)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u.
(2)操作Ⅰ包含的实验步骤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操作Ⅰ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减少晶体的溶解,便于干燥.
(4)第②步加H2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5)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当温度在1 043K以上不再失重,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的失重率:
[硫酸铝晶体化学式为Al2(SO43•1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666]
已知:失重%=$\frac{加热减少的质量}{原晶体样品的总质量}$×100%.
温度(K)失重(%)
第一阶段323~52340.54
第二阶段553~68748.65
第三阶段1 043以上84.68
通过计算确定(写出计算过程):
①失重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
②失重第二阶段反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Na2CO3和NaHCO3是两种常见的钠盐.
(1)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常温下,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HCO3
b.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前者多
c.可用Ca(OH)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相同
(2)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请回答:物质A是Na2CO3,写出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3)若要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氢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杂原理Na2CO3+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又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摩/升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普通铁粉;烧瓶B的作用是制水蒸气;烧瓶C的作用是作安全瓶;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氢气.
(2)实验时,U型管G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A、B、E(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
(4)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4H2$\frac{\underline{\;\;△\;\;}}{\;}$3Fe+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并证明乙酸为弱酸,进行下述实验.
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该校学生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某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生的操作正确与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CH3COO)2+CO2↑+H2O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试管中溶液出现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氢钠溶液的洗气瓶证明乙酸为弱酸
(4)现有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石蕊试液及pH试纸,选用适当的仪器和用品,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乙酸为弱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酸溶液,加蒸馏水稀释100倍,用pH试纸测其pH,pH<5,则证明乙酸是弱酸
(5)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
a.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CH3COONa溶液  d.溶液
的pH,其pH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bdac(填溶液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20.其中只有C、E是金属元素,A、E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B、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元素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
(1)它们各是什么元素?(用元素名称回答)A氢    C氯  D硫.
(2)写出B元素离子的电子式
(3)写出E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写出与E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两种微粒的符号S2-、Ca2+
(5)A、B两元素间可以形成的化合物有H-O-H、H-O-O-H(用结构式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序号)
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F.加热分解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B;
(2)从碘水中提取碘C;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D;
(4)分离植物油和水A;
(5)除去KNO3中所含的少量NaClE;
(6)除去KCl中少量的KClO3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