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原子互称同位素;根据ρ=$\frac{M}{{V}_{m}}$判断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
(2)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R的摩尔质量是Ag/mol,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O,RO中电子数=8+A-N,ngRO的物质的量=$\frac{n}{A+16}$mol,据此计算电子物质的量;
(3)每个${\;}_{3}^{7}$Li中中子数=7-3=4,含6.02×1023个中子的${\;}_{3}^{7}$Li的原子个数=$\frac{1}{4}$×6.02×1023,则n(Li)=$\frac{\frac{1}{4}×6.02×1{0}^{23}}{6.02×1{0}^{23}/mol}$=0.25mol,其质量=nM;
4g D2和18O的单质化合时需要氧气的质量为$\frac{4g}{4g/mol}$×$\frac{1}{2}$×36g/mol=18g<20g,所以氧气有剩余,根据氢气质量计算生成D2O的质量;
(4)原子晶体的熔点较高;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分子晶体中微粒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5)①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A原子比B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故二者的周期数只差为1.
②ZA-m=ZB+n,则ZA-ZB=m+n.
解答 解:(1)H、D、T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frac{M}{{V}_{m}}$知,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2g/mol:4g/mol:6g/mol=1:2:3,
故答案为:互为同位素;1:2:3;
(2)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R的摩尔质量是Ag/mol,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O,RO中电子数=8+A-N,ngRO的物质的量=$\frac{n}{A+16}$mol,电子的物质的量=$\frac{n}{A+16}$(A-N+8)mol,故答案为:$\frac{n}{A+16}$(A-N+8)mol;
(3)每个${\;}_{3}^{7}$Li中中子数=7-3=4,含6.02×1023个中子的${\;}_{3}^{7}$Li的原子个数=$\frac{1}{4}$×6.02×1023,则n(Li)=$\frac{\frac{1}{4}×6.02×1{0}^{23}}{6.02×1{0}^{23}/mol}$=0.25mol,其质量=nM=0.25mol×7g/mol=1.75g;
4g D2和18O的单质化合时需要氧气的质量为$\frac{4g}{4g/mol}$×$\frac{1}{2}$×36g/mol=18g<20g,所以氧气有剩余,根据氢气的质量是4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18g,则生成水的质量是22g;
故答案为:1.75;22;
(4)现有①MgCl2、②石英、③NH4Cl、④干冰、⑤碘六种物质,按要求回答:
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这几种物质中只有石英是原子晶体,所以熔点最高的是②;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极性键的物质是②③④,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只有离子键的物质的是 ①;分子晶体中微粒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微粒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④⑤;
镁原子和氯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②;②③④;①;④⑤;;
(5)①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A原子比B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故二者的周期数之差为1,
故答案为:1;
②由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ZA-m=ZB+n,则ZA-ZB=m+n,
故答案为:m+n.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化学键判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难点是(5)题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mol/L | B. | 1.5mol/L | C. | 1.6mol/L | D. | 2.0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⑤ | B. | ①②③ | C. | ②③⑤ | D. | 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2.4L任何气体,其物质的量均为1mol | |
B. | 非标准状况下,l mol任何气体体积一定不是22.4L | |
C. | 0.6mol H2、0.2mo1 O2和0.2mol 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况下体积约22.4L | |
D. | 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吸入颗粒(如硅酸盐粉尘),吸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 |
B. | 土壤表面积巨大且一般带负电,能吸收NH4+等营养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 |
C. | 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 |
D. |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 |
B. |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原子学说 | |
C. | 1771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氧化学说 | |
D. | 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6mol | B. | 5mol | C. | 4mol | D. | 3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