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kJ•mol-1
②已知:C(s)+H2O(g)═CO(g)+H2(g)△H=+131kJ•mol-1,则 C(s)+CO2(g)=2CO(g)△H=+172kJ/mol.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1; N-H键的键能是391.55kJ•mol-1.则$\frac{1}{2}$N2(g)+$\frac{3}{2}$H2(g)═NH3(g)△H=-46.2KJ/moL.
(3)如图2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电解质溶液均过量)
①甲装置中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②一段时间,当丙池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则乙池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若要使丙池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应向丙池中加入HCl.

分析 (1)①依据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41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
②依据(1)CO(g)+H2O(g)═CO2(g)+H2(g)△H=-41kJ•mol-1
(2)C(s)+H2O(g)═CO(g)+H2(g)△H=+131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2)-(1)计算;
(2)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
(3)①CH4在负极上失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
②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根据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从而得出溶液的pH;根据电解的产物分析,根据“析出什么元素加入什么元素”的原则确定加入的物质.

解答 解:(1)①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41KJ/mol,标注物质狙击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kJ•mol-1,故答案为:CO(g)+H2O(g)═CO2(g)+H2(g)△H=-41kJ•mol-1
②(1)CO(g)+H2O(g)═CO2(g)+H2(g)△H=-41kJ•mol-1
(2)C(s)+H2O(g)═CO(g)+H2(g)△H=+131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2)-(1)得到:C(s)+CO2(g)═2CO(g)△H═+172kJ/mol,
故答案为:+172kJ/mol;
(2)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1; N-H键的键能是391.55kJ•mol-1.则$\frac{1}{2}$N2(g)+$\frac{3}{2}$H2(g)═NH3(g)△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frac{1}{2}$×948.9kJ•mol-1 +$\frac{3}{2}$×436.0kJ•mol-1 -3×391.55kJ•mol-1=-46.2KJ/mol,
故答案为:-46.2 KJ/moL;
(3)①CH4在负极上失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所以甲装置中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故答案为:CH4+10OH--8e-=CO32-+7H2O;②②当丙池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下)即0.5mol气体时,丙池中反应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H2↑+Cl2↑+2NaOH,则氢气的体积与氯气的体积相同均为0.25moL,又乙池中产生气体为氧气,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物质的量为$\frac{0.25}{2}$=0.125moL,由于丙池中电解生成H2和Cl2从溶液中逸出,所以应该加二者的化合物,即加入HCl,
故答案为:0.125moL;HCl.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正确推断原电池正负极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键能计算焓变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请用下列仪器和药品组成一套由含有硫化钙杂质的电石进行乙炔气体的制备、净化、检验,并可通过计算确定乙炔产率的系列实验装置,溴水的浓度为0.1mol/L,体积是20mL,NaOH溶液足量.

(1)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H≡CH↑
(2)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到右流向时,进行实验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A、B、…)
A 接H;G 接E;F 接D;C 接B.
(3)为了使实验中气流平稳,液体X通常用饱和食盐水.
(4)实验中盛溴水的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褪色,(且容器底部有少量油状液体).
(5)若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上述实验,假定溴水(与乙炔)完全反应,生成C2H2Br4,用含amol碳化钙的电石Wg与足量X反应,反应完全后,量筒内排入了VL溶液,则生成乙炔的产率为:$\frac{\frac{V}{22.4}+\frac{0.1×0.02}{2}}{a}$×100%
(只需列出算式),如果不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导致所测产率偏高(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查阅资料: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受热到600℃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B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变化.(或答“B中无明显变化,C中产生黑色沉淀”).
(3)在(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为检验该阴离子(X),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按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检验阴离子(X),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乙(填“甲”或“乙”),请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原  因甲中先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稀HNO3,它能将SO32-氧化成SO42-,不能判定是否生成SO42-
方案甲: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Cl,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4)写出Na2SO3固体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Na2SO3$\frac{\underline{\;\;△\;\;}}{\;}$Na2S+3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完全中和0.3mol氢氧化钠,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稀硫酸多少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1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若由此浓硫酸来稀释成3mol•L-1稀硫酸,需要该浓硫酸多少毫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
A.相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
B.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和C2H4
C.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O2和O3
D.相同压强、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O2和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B.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D.由于铝元素和铁元素都有+3价,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2Fe+6HCl═2FeCl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校化学探究小组成员讨论下列Ⅰ、Ⅱ、Ⅲ、Ⅳ四种仪器装置的气体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装置Ⅰ:可以用来验证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装置Ⅱ: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水顺利流下
C.装置Ⅲ:不能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D.装置Ⅳ:先从①口进气收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  )
A.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不能
B.N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Mg最外层有2个电子
C.碱性NaOH<Mg(OH)2
D.Na能从MgCl2 的溶液中把Mg置换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标况下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O2中恰好完全燃烧:XY2+3O2=XO2+2YO2冷却至标况(标况下XO2和YO2均为气体),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密度为2.56g/L,则:
①反应前O2体积为672mL;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76g/mol;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比为3:16,且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则X、Y两元素分别为C和S(写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