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过氧化钠的电子式:D.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_{8}^{10}$O

分析 A、氯乙烯是用一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烯中的一个H原子形成的;
B、硫原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6个电子;
C、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
D、将质量数写在原子符号的左上角.

解答 解:A、氯乙烯是用一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烯中的一个H原子形成的,故结构简式为CH2=CHCl,故A错误;
B、硫原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6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将质量数写在原子符号的左上角,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0+8=18,故原子符号为188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和原子符号的书写,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原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它的化学符号为(  )
A.13CB.13AlC.13CD.13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_{53}^{131}$I是一种人工放射性核素.下列关于${\;}_{53}^{131}$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78B.质子数为53C.核外电子数为131D.中子数为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若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NaI溶液B.浓NaOH溶液C.饱和NaCl溶液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兴趣小组设计“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装置.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停止加热,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
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和白烟
B.白烟是氯化钠微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C.玻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为了吸收过量的氯气,以防污染环境
D.根据管右端棉球颜色的变化情况,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电镀污泥中包含大量难以降解的贵重金属离子,如Zn2+、Pb2+、Fe2+、Fe3+、Cr3+、Ca2+等.在回收过程中,如果对其处理不当或者未经处理就进行填埋,将会给环境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以下是回收流程:

已知:
①各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值如下表:
离子Fe2+Fe3+Cr3+Zn2+
开始沉淀的pH值5.92.33.95.7
完全沉淀的pH值8.33.25.68.3
②温度对各离子的浸出率影响如图:

(1)请写出步骤①除铅的离子方程式:Pb2++SO42-=PbSO4↓.
(2)步骤②加入双氧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调pH的范围是3.2~3.9.
(3)步骤③加入ZnO调pH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r3++3H2O?Cr(OH)3+3H+、ZnO+2H+=Zn2++H2O;铬泥的主要成分是Cr(OH)3
(4)步骤④的操作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
(5)由图可以看出在硫酸浸出Ca2+、Cr3+离子的过程中,Ca2+离子浸出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原因是硫酸钙是微溶物且溶解度超过30℃以后,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Cr3+离子浸出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可在常温下浸出,但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降低溶液的黏度,改善浸出液的过滤性能,浸出液的温度维持在40-50℃,浸出流程中虽然没有加热设备,但仍能使浸出液保持在40-50℃的原因是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浸出渣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铅、硫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浓硫酸把乙醇氧化为CO2等.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C78.513234.6
熔点/°C-130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上方使用滴液漏斗的优点是:便于漏斗内的液体是顺利滴下;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2)B装置的作用是平衡压强,检测装置是否发生堵塞.
(3)在装置C中应加入c(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SO2等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5)D装置具支试管内若用溴水代替液溴(假定产物相同),分析其优点产物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分层,水在上层起着液封,防止产品挥发的作用.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和溴单质反应放出热量,冷却可以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过度冷却会变成固体而使进气导管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已知有关物质的沸点如表:
物质甲醇苯甲酸苯甲酸甲酯
沸点/℃64.7249199.6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g苯甲酸(M=122g/mol)和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1 ),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若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有同位素18O,写出能表示反应前后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C6H5CO18OH+CH3OH $\frac{\underline{\;浓硫酸\;}}{△}$C6H5COOCH3+H218O;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沸点,最好采用乙装置(填“甲”或“乙”或“丙”).

Ⅱ.粗产品的精制
(3)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写出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Ⅰ分液 操作Ⅱ蒸馏.

(4)能否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否(填“能”或“否”),并简述原因氢氧化钠是强碱,促进苯甲酸甲酯的水解,导致产品损失.
(5)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是6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与下列BD物质相似.
A.75%酒精    B.双氧水    C.苯酚      D.“84”消毒液(NaClO溶液)
(2)铋酸钠(NaBiO3,不溶于水)用于定性检验酸性溶液中Mn2+的存在(铋元素的还原产物为Bi3+,Mn的氧化产物为+7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2++5NaBiO3+14H+═2MnO4-+5Bi3++5Na++7H2O
(3)写出MnO2、KOH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O2+4KOH+O2 $\frac{\underline{\;高温\;}}{\;}$2K2MnO4+2H2O
(4)向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备KMnO4,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K2MnO4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石灰、CO2、KOH和MnO2 (写化学式).
(6)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mol MnO2可制得$\frac{2}{3}$mol 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