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在CuFeS2+O2=FeS+SO2+Cu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铜和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时-2价升为+4价,每生成1molSO2转移6mol电子,可计算出生成标况下33.6LSO2转移的电子数;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250mL涉及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步骤,其中量取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烧杯和玻棒,转移时需要250mL的容量瓶和玻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所量浓盐酸偏多,产生的误差偏大,定容时仰视,液面高于刻度线,加水偏多,溶液的浓度偏低;
(3)由工艺流程可知,滤液里含有FeCl2,产品为FeCl3•H2O,故通入的气体是为了氧化Fe2+,同时不引入杂质,就选氯气最好,若加入绿色氧化剂H202也能氧化Fe2+,其还原产物为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4)气体Ⅲ选用的是氯气,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frac{\underline{\;加热\;}}{\;}$MnCl2+Cl2↑+2H2O,通过改写可得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结晶需要蒸发皿、玻璃棒,都用到玻璃棒,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6)溶液里的Fe3+易水解,且加热会促进水解,为得到纯净的FeCl3•6H2O,加热过程中需要不断滴加稀盐酸;
(7)通入氯气的目的是氧化Fe2+,如果氯气量不足,会有少量Fe2+未氧化,故只要通过证明溶液里是否含有Fe2+来证明氯气的量是否不足,可滴加酸性KMnO4溶液看是否褪色来判断;
(8)SO2和和氯气都能使品红褪色,SO2是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仍为红色,氯气是利用与水作用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使品红褪色,不能再恢复,褪色后的溶解里有Cl-,故可通过下列三种方法鉴别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是SO2还是氯气,方案一可观察通入气体是否无色,原因是SO2无色的,氯气是黄氯色的;方案二可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看是否恢复红色,能恢复通入的是SO2;方案三可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原因是通氯气后溶液里有Cl-,会有AgCl生成;
解答 解:(1)反应CuFeS2+O2=FeS+SO2+Cu中铜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每生成1molSO2转移6mol电子,标况下33.6LSO2$\frac{33.6L}{22.4L/mol}$=1.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6=9mol,故答案为:铜和氧;9mol;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250mL,量取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烧杯和玻棒,转移时需要250mL的容量瓶和玻棒,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需250mL的容量瓶和胶头滴管,量取浓盐酸时仰视时液面高于刻度线,溶液的浓度偏大,定容时仰视,液面高于刻度线,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250mL的容量瓶和玻棒;偏高、偏低;
(3)通入气体的目的是为了氧化Fe2+,同时不引入新杂质,选择氯气最好,加入绿色氧化剂H202也能达到目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Cl2;2Fe2++H2O2+2H+=2Fe3++2H2O;
(4)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
(5)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B为蒸发结晶,所需仪器为蒸发皿、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故答案为:引流、搅拌;
(6)Fe3+溶液里易水解,为得到得到纯净的FeCl3•6H2O,加热过程中需要不断滴加稀盐酸,故答案为:在加热过程中,就不断滴加浓盐酸抑制Fe3+的水解;
(7)Fe2+的氧化是通入氯气,如果氯气量不足,会有少量Fe2+未氧化,滤液里就会含有少量Fe2+,可通过滴加酸性KMnO4溶液看是否褪色来判断滤液里是否有Fe2+,证明通入的氯气是否过量,故答案为:Fe2+;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果褪色说明溶液里仍有,通入氯气量不足,如果不褪色可证明通入氯气过量;
(8)SO2和和氯气都能使品红褪色,SO2是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仍为红色,氯气是利用与水作用生成的HClO强氧化性使品红褪色,不能再恢复,褪色后的溶解里有Cl-,故可通过下列三种方法鉴别使品红褪色的气体是SO2还是氯气,方案一观察通入气体的颜色,无色的是SO2,黄氯色的是氯气;方案二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恢复红色的是SO2,仍为无色的是氯气,案三褪色后的溶液里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通入的是氯气,原因是通氯气后溶液里有Cl-,会生成AgCl沉淀,故答案为:观察通入气体的颜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向褪色后的溶液里滴加AgNO3溶液.
点评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子转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操作及误差分析,离子的检验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考查范围广,中等难度,错误率较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混有乙酸的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除杂质 | |
B. | 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酚的混合物 | |
C.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
D. | 用加热氧化铜除去氮气中含有的少量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四种溶液的pH的大小顺序:①>④>③>② | |
B. | 将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c(NH4+)<c(NH3•H2O) | |
C. | 向溶液①、②中分别滴加25mL 0.1mol•L-1盐酸后,溶液中c(NH4+):①>② | |
D. | 将溶液③、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c(OH-)-2c(H+)=3c(H2CO3)+c(HCO3-)-c(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O与Na2O2颜色相同 | B. | 均可与CO2、H2O反应产生氧气 | ||
C. | 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 D. | 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试管里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 |
B. | 先把试管里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再用清水冲洗 | |
C. | 附有氢氧化铁沉淀的试管,先用烧碱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 |
D. | 盛放石灰水后残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肥皂水洗,再用清水冲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总数 | B. | 质子总数 | C. | 电子总数 | D. | 质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n(A) | 2.00 | 1.90 | 1.82 | 1.76 | 1.64 | 1.54 | 1.50 | 1.50 | 1.50 |
n(B) | 1.00 | 0.95 | 0.91 | 0.88 | 0.82 | 0.77 | 0.75 | 0.75 | 0.75 |
n(C) | 0 | 0.10 | 0.18 | 0.24 | 0.36 | 0.46 | 0.50 | 0.50 | 0.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