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丙烯、环己烯B.乙酸和甲酸甲酯
C.对甲苯酚和苯甲醇D.甲醛和甲酸甲酯

分析 最简式指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的最简关系式;
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同分异构体指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化合物.

解答 解:A.丙烯、环己烯分子式分别为C3H6、C6H10,二者的最简式不同,故A错误;
D.乙酸和甲酸甲酯的分子式都是C2H4O2,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对甲基苯酚和苯甲醇分子式分别为C7H8O、C7H8O,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甲醛(HCHO)与甲酸甲酯(C2H4O2)的最简式都是CH2O,二者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最简式、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
A.金属性:Na>Mg>AlB.非金属性:Cl>S>P>Si
C.碱性:NaOH>Mg(OH)2>Al(OH)3D.酸性:HClO>H2SO3>H3PO4>H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现要用容量瓶配制500mL 0.4mol•L-1Na2CO3溶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后需要贴上标签.请你帮助把如图标签上的内容填上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A、B、C、D、E、F、G七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B原子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化合物CD2为红棕色气体,E的单质易与水反应且只作氧化剂,元素F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5个电子,G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2)A、B、D可形成分子式为A2BD的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分子中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2
(3)E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2=4HF+O2↑.
(4)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
①X与Y所形成化合物中X的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Y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
②乙醇在D的氢化物(H2D)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在D的氢化物(H2D)中的溶解度,其原因是: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而H2S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形成氢键.
③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I2该配合物中含有o键的数目为:16.
(5)F与G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G位于ds区.
②在1个晶胞中,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
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p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中F原子和G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cm(只写计算式)(F原子位于体对角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正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五种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无支链,且分子中碳原子共直线B.沸点比较:⑤>④>③>②>①
C.①、②、③互为同系物D.③、④、⑤互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C.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B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硫酸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证明Br-还原性强于Cl-
D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证明溶液中无NH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下面的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约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2)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
(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三条原因即可):
①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氢氧化钡晶体已部分失水;
④环境温度太高;⑤试剂用量太少;⑥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
(4)实验中即使不“结冰”,提起烧杯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粘在一起了”,原因是水排开了烧杯底部与玻璃片之间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与玻璃片黏在一起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烷、苯、葡萄糖溶液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2,2-二甲基丁烷与2,4-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数目相同
C.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应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环己烷的密度都比水大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