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时,还同时生产了一种常见的重要含氯消毒剂和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NaH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②高氯酸是至今为止人们已知酸中的最强酸,沸点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冷却的目的是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
(2)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3)通入反应器Ⅱ中的SO2用H2O2代替同样能生成NaClO2,请简要说明双氧水在反应中能代替SO2的原因是H2O2有还原性也能把ClO2还原为NaClO2
(4)Ca(ClO)2、ClO2、NaClO2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请写出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Cl2+Ca(OH)2=ClO-+Cl-+Ca2++H2O.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2.63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 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反应: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生成HClO4、ClO2和NaHSO4,ClO2在反应器II中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2ClO2+SO2+4NaOH═2NaClO2+Na2SO4+2H2O;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反应器I中得到的溶液通过冷却过滤得到NaHSO4晶体,滤液为HClO4,蒸馏得到纯净的HClO4
(1)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反应生成HClO4、ClO2和NaHSO4;冷却溶液时会析出NaHSO4晶体;高氯酸易挥发,蒸馏可以得到高氯酸;
(2)反应器Ⅱ中ClO2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
(3)H2O2具有还原性,能还原ClO2
(4)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氯气和NaOH溶液生成NaCl和次氯酸钠、水.

解答 解:(1)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反应生成HClO4、ClO2和NaHS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冷却溶液时会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高氯酸的沸点低,易挥发,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高氯酸,
故答案为: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
(2)反应器Ⅱ中ClO2与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故答案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3)H2O2中O元素为-1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H2O2能还原ClO2,所以入反应器Ⅱ中的SO2用H2O2代替同样能生成NaClO2
故答案为:H2O2有还原性也能把ClO2还原为NaClO2
(4)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生产漂白粉,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lO-+Cl-+Ca2++H2O,
故答案为:Cl2+Ca(OH)2=ClO-+Cl-+Ca2++H2O;
(5)1gClO2的物质的量$\frac{1g}{67.5g/mol}$=$\frac{1}{67.5}$mol,依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ClO2~Cl-~5e-,Cl2~2Cl-~2e-,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1}{67.5}$mol×5×$\frac{1}{2}$=$\frac{5}{135}$mol,则氯气的质量为$\frac{5}{135}$mol×71g/mol=2.63g,
故答案为:2.63g.

点评 本题以亚氯酸钠制备为背景,考查了学生阅读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的运用、有关实验操作和简单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NH4++OH-=NH3↑+H2O
B.铁片溶于足量稀硝酸:Fe+2H+=Fe2++H2
C.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HCl+Ag+=H++AgCl↓
D.稀氨水与稀盐酸混合:NH3?H2O+H+=N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醋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以下反应方程式:
A.CuO+H2$\frac{\underline{\;\;△\;\;}}{\;}$Cu+H2O                     B.2KClO3$\frac{\underline{\;\;△\;\;}}{\;}$2KCl+3O2
C.Cl2+2NaOH═NaCl+NaClO+H2O   D.2FeBr2+3Cl2═2FeCl3+2Br2
E.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F.KClO3+6HCl═KCl+3Cl2↑+3H2O
(1)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BE;
(2)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E;
(3)不同物质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
(4)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向60mLNa2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12345
BaCl2溶液体积/mL02040100120
沉淀质量/g00.233m0.6990.69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前,Na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
B.混合前,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ol/L
C.3号实验中沉淀的质量m为0.398g
D.完全沉淀60mLNa2SO4溶液消耗BaCl2溶液的体积为8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u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产生4.48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6×6.02×1023
B.常温常压下,8.8 g 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6×6.02×1023
C.标准状况下,3.36 L己烷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5×6.02×1023
D.在1 L 0.2 mol/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三价铁离子数为0.4×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有下列几种物质:①铜片②澄清石灰水③NaHCO3溶液④NaHSO4固体⑤乙醇⑥Ba(OH)2溶液⑦CO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④(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
(2)能导电的物质是①②③⑥.
(3)④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4)将足量⑦通入②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Ca2++2OH-═CaCO3↓+H2O.
(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③和⑥两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OH-+Ba2+═B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I.高铁酸钾( K2FeO4)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而且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1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

(1)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若维持电流强度为1A,电池工作10min,理论消耗Zn0.2g(已知F=96500C/mol).
(2)盐桥中盛有饱和KC1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左移动(填“左”或“右”).
(3)图2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使用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
Ⅱ.工业上湿法制备K2FeO4的工艺流程如图3.

(4)完成“氧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其中氧化剂是NaClO(填化学式).
(5)加入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减小高铁酸钾的溶解,促进高铁酸钾晶体析出
(6)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此温度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5mol/Ll00mL FeCl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则至少需要加入2.5mL2mol/L的盐酸(忽略加入盐酸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已知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B 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 原子有2 个未成对电子.A、B、D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 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E 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A 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元素B、C、D 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2)M 分子中B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
(3)E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如图1是由D、E 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该晶体1 个晶胞中阳离子的个数为4.

(4)化合物CA3的沸点比化合物BA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5)写出与BD2互为等电子体的C3-的结构式[N=N=N]-
(6)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最早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图2是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M 废水的装置,其中3 是质子交换膜.负极所在的左室中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HCHO-4e-+H2O=CO2+4H+
(7)铁粉和E 单质粉末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 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表(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则稀硝酸的浓度为4mol/L.
编号
稀硝酸的体积/mL100200300400
剩余金属的质量/g18.09.600
NO 的体积/mL22404480672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