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向含有氯化铁杂质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铜 | 除去氯化铁杂质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话的氯化钡溶液 | 效验SO${\;}_{4}^{2-}$的存在 |
C | 常温下,用pH计测定NaHCO3溶液的pH | 比较HCO${\;}_{3}^{-}$水解、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
D |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 证明BaSO3不溶于水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无法达到除杂目的;
B.生成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干扰了检验结果;
C.通过pH计测定NaHCO3溶液的pH,根据溶液酸碱性可以判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电离程度大小;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
解答 解:A.向含有氯化铁杂质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Cu,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无法达到除杂目的,故A错误;
B.检验硫酸根离子时,应该先加入HCl酸化,排除干扰,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否则直接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无法排除干扰离子,故B错误;
C.常温下,用pH计测定NaHCO3溶液的pH,若溶液呈碱性,说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该操作方法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证明BaSO3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物质分离与提纯、离子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
实验I(取褪色后溶液3等份) | 第1份 | 滴加FeCl3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第2份 | 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出现红色 | |
第3份 | 滴加稀盐酸和BaCl2 | 产生白色沉淀 | |
实验Ⅱ(取褪色后溶液同浓度的FeCi3溶液) | 滴加2KSCN溶液,溶液变红,再通入O2 | 无明显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会析出紫红色的铜 | |
B. | 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碳酸钠 | |
C. | 铁在氧气中燃烧,可以得到红色的三氧化二铁 | |
D. | 硫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得到产物S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和Z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 |
B. | R、W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2种以上 | |
C. | RY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 |
D. | R、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④⑥ | B. | ②③④⑤⑥ | C. | ①②③④⑥ | D. | ①②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乙为白色沉淀,则甲中可能含有SiO32- | |
B. | 若乙为淡黄色沉淀,则甲中可能含有FeBr3 | |
C. | 若乙为淡黄色沉淀,则甲中可能含有S2- | |
D. | 若乙为白色沉淀,则甲中一定含有Fe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