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8-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温度下,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B.CH3COOH的电离程度变大
C.水的电离程度变大
D.溶液的p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7-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四个平衡体系,增大容器的体积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2SO2+O22SO3
B.CO+H2O(g)CO2+H2
C.CO2(g)+H2OH2CO3
D.Fe3++3SCN-Fe(SC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6-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c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c<0 B.b>d>0 C.2a=b<0 D.2c=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5-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为两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和6,则X、Y两种元素形
成的常见化合物或者离子不可能是( )
A.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B.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
D.可形成双核离子或者四核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5-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
问题:
(1)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⑥和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 > 。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中的反应,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D溶液显碱性。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的方法: 。
③常温下,若电解1 L 0.1 mol/L的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2(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5-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是三种短周期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单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X)、n(Y)、n(Z),它们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标准状况下)为V(H2)X、V(H2)Y、V(H2)Z,且n(X)=n(Y)=n(Z),2V(H2)X=V(H2)Y+V(H2)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一定处于同一周期
B.X可能是镁
C.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
D.工业上冶炼X、Y、Z通常是用热还原法制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5-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符号:35Cl和37Cl、H2和D2、1H216O和2H218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35Cl和37Cl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H2和D2是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
C.35和37表示的是质量数
D.1H216O和2H218O表示同一种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4-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
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
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