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乙烷、乙烯、乙炔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
A.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都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D.分子中各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分析 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乙炔中含碳碳三键,均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均可发生加聚反应,而乙烷不能,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乙烷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乙烷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B错误;
C.均为烃,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C正确;
D.乙烷中C为四面体结构,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跟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3->D->B+>A2+
D.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A>B>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油脂的硬化属于(  )
A.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C.取代反应D.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数均为10的分子X、Y、Z.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C、D能形成5种以上单质
B.D能分别与A、B、C反应越来越难
C.X、Y、Z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B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数值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
B.元素的种数=原子种数
C.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酯基、羟基、羧基(写结构简式或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研究发现,含pm2.5的雾霾主要成分有SO2、NOx、CxHy及可吸入颗粒等.
(1)雾霾中能形成酸雨的物质是SO2 和 NOX
(2)为消除NOx对环境的污染,可利用NH3在一定条件下与NO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
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905.48kJ•mol-1
N2(g)+O2(g)?2NO(g)△H=+180.50kJ•mol-1
①下列表示NH3(g)与NO(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能量转化关系示意图1正确的是:a(填字母)

②图2是反应4NH3(g)+6NO(g)?5N2(g)+6H2O(g) 过程中NH3的体积分数随X变化的示意图2,X代表的物理量可能是温度或压强,原因是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及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均逆向移动,使NH3的体积分数增大.

(3)图3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SO2、NO转化为(NH42SO4,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O+5e-+6H+=NH4++H2O.
②物质A是H2SO4(填化学式),理由是根据反应:5SO2+2NO+8H2O$\frac{\underline{\;通电\;}}{\;}$(NH42SO4+4H2SO4,产物中除有(NH42SO4外还有H2SO4
(4)为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4:
请解释:①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空/燃比增大,燃油气燃烧更充分,故CO、CxHy含量减少.
②当空/燃比达到15后,NOx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反应 N2(g)+O2(g)?2NO(g) 是吸热反应,当空/燃比大于15后,由于燃油气含量减少,燃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应减少,环境温度降低,使该反应不易进行,故NOx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种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D.加热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是加热后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