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1)水被称为“生命之源”,为了给某地区的人民寻找合适的饮用水源,某化学小组对附近山上的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体硬度超标,其水体中主要含Ca2+、Mg2+、HCO3-和Cl-.则该水源属于暂时(填“暂时”或“永久”)硬水,可通过加热煮沸来降低水体的硬度,水体中的Ca2+、Mg2+在加热煮沸后将分别转化为CaCO3、Mg(OH)2形成水垢.
(2)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改进氨碱法设计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生产流程如图:

①向沉淀池中通入NH3和CO2气体时,正确的顺序是先通入NH3至饱和后再通入CO2至饱和.
②流程图中X表示的物质是CO2
(3)贵州铝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所需生产原料Al2O3可以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其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A是SiO2,滤液E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HCO3
②已知298K时,Mg(OH)2的容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测得pH=13.0,则此时溶液中的c(Mg2+)=5.6×10-10mol•L-1

分析 (1)根据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碳酸氢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暂时硬度,加热煮沸后会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2)在联合制碱法中,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向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
(3)由工艺流程甲可知,向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加入盐酸,铝土矿与盐酸反应得固体A为滤液B,则固体A为SiO2,滤液B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等,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可推知沉淀C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滤液D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NaOH,所以向滤液D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沉淀F为Al(OH)3,滤液E中含有NaCl、NaHCO3,氢氧化铝灼烧得氧化铝,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根据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碳酸氢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暂时硬度,加热煮沸后会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故答案为:暂时;CaCO3;Mg(OH)2
(2)在联合制碱法中,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向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
①由于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向沉淀池中通入NH3和CO2气体时,正确的顺序是先通入NH3至饱和后再通入CO2至饱和,
故答案为:先通入NH3至饱和后再通入CO2至饱和;
②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流程图中X表示的物质是CO2
故答案为:CO2
(3)由工艺流程甲可知,向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加入盐酸,铝土矿与盐酸反应得固体A为滤液B,则固体A为SiO2,滤液B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等,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可推知沉淀C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滤液D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NaOH,所以向滤液D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沉淀F为Al(OH)3,滤液E中含有NaCl、NaHCO3,氢氧化铝灼烧得氧化铝,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固体A是SiO2,滤液E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和NaHCO3
故答案为:SiO2; NaCl和NaHCO3
②溶液的pH=13.0时,溶液中c(OH-)=0.1mol/L,由氢氧化镁溶度积常数计算镁离子浓度,Ksp=c(Mg2+)c2(OH-)=5.6×10-12 ,代入计算得到c(Mg2+)=5.6×10-10 mol/L,
故答案为:5.6×10-10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化学和生活、工业应用、工业流程、沉淀的溶解平衡计算等,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对于下列反应:2SO2+O2?2SO3△H<0,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 mol/L,那么,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2mol/(L•min).如果开始时SO2浓度为4mol/L,2min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O2)为0,.5mol/(L•min),那么2min时SO2的浓度为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装置如图),实验现象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现象解释
A.量筒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甲烷被氯气还原
B.量筒内出现少量白雾生成HCl气体
C.量筒内壁产生油状液滴油状液体是CCl4
D.量筒中液面降低生成液态产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Y+X→甲(g),Y+Z→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
(1)X的结构式是N≡N.
(2)白磷在Z气体中燃烧可生成液态丙(PZ3)分子,也可生成固态丁(PZ5)分子.磷单质和Z单质反应生成lmol丙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I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frac{1}{4}$P4(s)+Cl2(g)=PCl3(l)△H=-akJ/mol.
已知1mol白磷固体和Z气体反应,生成固态丁时,放热bkJ,则1mol固态丁转化为丙时的反应热△H=(a-$\frac{b}{4}$)kJ/mol


(3)某同学拟用图II所示装置证明氧化性Z>I2,已知高锰酸钾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Z,则a是淀粉KI的水溶液.若仅将a换为甲的浓溶液,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有气体单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NH3+3Cl2=6NH4Cl+N2
(4)向一定浓度的BaCl2溶液中通人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由X、Y、Z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某纯净物,即可生成白色沉淀,该纯净物可能是Cl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电化学降解NO3-可治理硝酸盐的污染,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B.铅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
C.通电时,H+由左至右通过质子交换膜
D.通电时,Pt电极的质量几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B.黄铜C.不锈钢D.水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Na++H++CO32-B.H2SO4═2H++SO42-
C.FeCl3═Fe3++Cl3-D.Ba(OH)2═Ba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1)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凝聚.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值”越大(填“越小”或“越大”).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大.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④(填序号)
①NaCl           ②FeCl3                 ③K2SO4                ④Na3PO4
(2)为了把黏土溶胶(黏土溶胶粒子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电解质时,哪种效果最明显?B(填编号,下同);原因是等物质的量的这四种电解质中,Al2(SO43的阳离子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最大,凝聚能力越大,效果最好
A.BaCl2             B.Al2(SO43               C.KCl                       D.CuSO4
(3)向胶体中加入某种溶液,出现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后沉淀溶解,滴入的溶液可能是B.
A.NaOH溶液   B.稀H2SO4            C.Na2SO4溶液             D.乙醇
(4)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丁达尔效应,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作用而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2mol•L-1•min-1B.v(N2)=0.2 mol•L-1•min-1
C.v(N2)=0.02 mol•L-1•s-1D.v(H2)=0.04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