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绿矾(FeSO4•7H2O)、硫酸铵以相等物质的量混合可制得摩尔盐晶体,反应原理为:
(NH42SO4+FeSO4+6H2O═(NH42SO4•FeSO4•6H2O↓.其流程可表示为如图1:

(1)洗涤中Na2CO3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
(2)结晶过程中需要加热蒸发溶剂,加热到B(填字母)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
A.沸腾  B.液体表面出现晶膜
C.析出少量晶体  D.快蒸干,还有少量液体
(3)过滤是用如图2装置进行,这种过滤跟普通过滤相比,过滤速度较快的原因是(该装置)减小了锥形瓶内的压强
(4)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①减少晶体溶解损失②容易干燥.

分析 制取摩尔盐晶体流程为:先利用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然后加稀硫酸溶解,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硫酸铵发生(NH42 SO4+FeSO4+6H2O=(NH42SO4•FeSO4•6H2O↓,结晶过滤,摩尔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洗涤摩尔盐,得到摩尔盐晶体.
(1)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使Na2CO3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利用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
(2)当有晶膜出现时,则停止加热,防止摩尔盐失水;
(3)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减压的操作优点是: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4)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摩尔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解答 解:制取摩尔盐晶体流程为:先利用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然后加稀硫酸溶解,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硫酸铵发生(NH42 SO4+FeSO4+6H2O=(NH42SO4•FeSO4•6H2O↓,结晶过滤,摩尔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洗涤摩尔盐,得到摩尔盐晶体.
(1)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CO32-+H2O?HCO3-+OH-,使Na2CO3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易于洗去,步骤1中加入10%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故答案为:利用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
(2)浓缩结晶摩尔盐时要用小火加热,加热浓缩初期可轻微搅拌,但注意观察晶膜,若有晶膜出现,则停止加热,防止摩尔盐失水;更不能蒸发至干,蒸干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会被带入晶体中,晶体可能会受热分解或被氧化,
故答案为:B;
(3)减压过滤,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所以过滤速度较快的原因是:(该装置)减小了锥形瓶内的压强,
故答案为:(该装置)减小了锥形瓶内的压强;
(4)摩尔盐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洗涤,但摩尔盐属于无机物难溶于有机物,可用乙醇进行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液体杂质,
故答案为:减少晶体溶解损失;容易干燥.

点评 本题以莫尔盐的制备为载体,考查盐类水解、物质分离提纯等有关实验操作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钢铁的腐蚀与防护.
在相同条件下,三组装置中铁电极腐蚀最快的是①(填装置序号),该装置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为防止金属Fe被腐蚀,可以采用上述③(填装置序号)装置原理进行防护;装置③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H2↑+Cl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判断对错:在标准状况下,1molO2与1molSO3的体积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Na2S溶液中通入适量H2S:S2-+H2S═2HS-
B.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C.过量铁粉加入稀HNO3溶液中:3Fe+8H++2NO${\;}_{3}^{-}$═3Fe2++2NO↑+4H2O
D.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HSO${\;}_{3}^{-}$+H2O?SO${\;}_{3}^{2-}$+H3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是蒸馏,分离两种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异很大的物质时常用的方法是结晶.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   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1~18号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Na2O2=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则G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中,若产生标况下的33.6L F,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806×1024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5)溶液乙呈碱性,其原因是CO32-+H2O?H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O32-)>c(OH-)>c(HCO3-)>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2L 0.5mol/L 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  )
A.0.5molB.1molC.2molD.2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图是吸热反应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性学习.
Ⅰ.查阅资料: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依据金属活动顺序:
(1)K→Na等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和氧气,
如:2NaNO3$\frac{\underline{\;\;△\;\;}}{\;}$2NaNO2+O2↑;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如: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如: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Ⅱ.实验探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相关结论:
【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将得到的溶液分成两份,进行以下探究实验.
(1)提出猜想:
猜想一:Fe元素只显+2价;
猜想二:Fe元素只显+3价;
猜想三:Fe元素既有+2价又有+3价.
(2)实验操作: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实验现象:实验①溶液呈血红色;实验②溶液不褪色.
(4)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Fe(NO32$\frac{\underline{\;\;△\;\;}}{\;}$2Fe2O3+8NO2↑+O2↑.
【实验二】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乙、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收集时操作恰当,几乎没有空气):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取一定质量Fe(NO32装于大试管中,并重新连接好仪器;④加热;⑤…
(1)乙同学使用Ⅰ装置收集气体,恰好收集到27mL红棕色气体
(2)丙同学取等质量的Fe(NO32在同样条件下热分解,并使用Ⅱ装置收集气体产物,可收集到4 mL气体.
【实验三】探究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和特征.
(1)丁同学取KNO3、Cu(NO32、Fe(NO32的混合粉末充分加热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气体,则KNO3、Cu(NO32、Fe(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B(填选项字母).
A.1:2:3    B.1:2:2      C.2:1:3    D.3:8:5
(2)若取按上述比例混合的固体硝酸盐1mol溶于200mL 3mol•L-1的硫酸中,再向溶液中加入铜片,可溶解的铜的最大质量为28.8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