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室制乙烯分离酒精和水
A.AB.BC.CD.D

分析 A.转移液体需要引流,玻璃棒下端在刻度线下;
B.导管在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可发生倒吸;
C.乙醇在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D.酒精和水互溶.

解答 解:A.转移液体需要引流,玻璃棒下端在刻度线下,图中转移液体的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导管在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可发生倒吸,应将导管在液面上,故B错误;
C.乙醇在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则温度计应测定液体的温度,故C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蒸馏法,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溶液配制、有机物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反应物的量不同而导致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
①CO2与NaOH溶液   
②盐酸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    
③NaHCO3溶液与盐酸
④高温下焦炭与O2
⑤AlCl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⑥铁与稀硝酸.
A.除②外B.除③外C.除②③⑤⑥外D.除③⑥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Y的最高价氧化物都是气体
B.Y、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
C.四种元素中W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D.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一定是:Z>Y>X>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I2(g)+H2(g)?2HI(g)△H=-9.48kJ•mol-1
(ⅱ)I2(s)+H2(g)?HI(g)△H=+26.48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 I2(s)中通入2 g H2(g),反应吸热26.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反应(ⅰ)放出的热量多,所以产物的能量低,比反应(ⅱ)的产物更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用18mol•L-1 浓硫酸配制80mL 3.0mol•L-1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溶解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16.7mL,所用的量筒的规格B(从下列中选用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配制溶液时需用的玻璃仪器是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烧杯.
(3)下列操作结果可以导致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be
a.容量瓶没有干燥
b.摇匀后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刻度线,再用滴管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摇匀后,取溶液时不慎将溶液溅出
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未用蒸馏水将量筒洗涤2-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向50mL14.0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 NO和NO2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
A.6.4gB.12.8gC.19.2gD.38.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后产生氧气,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B.SiO2(s)+2C(s)=Si(s)+2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稀释0.1 mol•L-1CH3COOH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D.铅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两极质量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实验室的废酸废碱可用中和法来处理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按碳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H(CH32   属于链状化合物B.
属于酚类化合物
C.
属于苯的同系物
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