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氮化硅的强度很高,尤其是热压氮化硅,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氮化硅陶瓷可做燃气轮机的燃烧室、机械密封环、输送铝液的电磁泵的管道及阀门、永久性模具、钢水分离环等.制备氮化硅可将硅粉放在氮气中加热至1000℃左右直接氮化制得,实验室制备氮化硅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2NaNO2+(NH42SO4$\frac{\underline{\;\;△\;\;}}{\;}$2N2↑+Na2SO4+4H2O
(3)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
(4)已知氮化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常温下易溶于氢氟酸溶液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和一种盐,请写出此化学反应方程式:Si3N4+4HF+9H2O=3H2SiO3↓+4NH4F;
(5)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右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D

选项a物质b物质c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
A浓氨水NaOHNH3H2O
B浓硫酸Na2SO3SO2澄清石灰水
C稀硝酸FeNO2H2O
D浓盐酸KMnO4Cl2NaOH溶液

分析 (1)a为分液漏斗;
(2)NaNO2和(NH42SO4反应生成氮气、硫酸钠与水,配平书写方程式;
(3)装置内含有氧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氮的氧化物,装置B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C干燥氮气;
(4)氮化硅溶于氢氟酸溶液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为硅酸,根据元素守恒确定另一种产物;
(5)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B.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
C.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一氧化氮难溶于水;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

解答 解:(1)由图中仪器结构可知,a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NaNO2和(NH42SO4反应生成氮气、硫酸钠与水,配平后方程式为:2NaNO2+(NH42SO4$\frac{\underline{\;\;△\;\;}}{\;}$2N2↑+Na2SO4+4H2O,故答案为:2NaNO2+(NH42SO4$\frac{\underline{\;\;△\;\;}}{\;}$2N2↑+Na2SO4+4H2O;
(3)装置内含有氧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氮的氧化物,装置B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C干燥氮气,防止对D装置反应的影响,故答案为: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
(4)氮化硅溶于氢氟酸溶液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为硅酸,元素守恒确定另一种产物为NH4F,则反应的方程式为:Si3N4+4HF+9H2O=3H2SiO3↓+4NH4F;
故答案为:Si3N4+4HF+9H2O=3H2SiO3↓+4NH4F;
(5)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中导管应短进长出,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不能用来处理尾气,故B错误;
C.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不能用溶液吸收,故C错误;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可用氢氧化钠吸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设计,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意把握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某同学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NO,实验时首先向下图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块状固体,再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待反应产生的气体充满试管后,再将铜丝插入稀硝酸溶液中.你认为试管中的块状固体是碳酸钙,其作用是赶走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检验NO,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2)铜片与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的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你认为要证明上述结论,可采取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应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地甲、乙两个工厂排出的废液中都含有污染环境的物质,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使废液呈现蓝色;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一种污染水源的碱.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两厂将排出的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经测定,这种无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根据以上叙述判断:甲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盐是CuCl2;乙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的碱是NaOH;
(2)两厂排出的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物除氯化钠外还有Cu(OH)2
(3)写出两厂废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 mol NH4+ 所含电子数为10NA,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0.5 mol H2O中含有0.5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溴酸钾(KBrO3)为白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和分析试剂,加热到370℃时分解为溴化钾和氧气.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1)“合成”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MgO+Br2+5Cl2═Mg(BrO32+5MgCl2
(2)“复分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BrO32+2KCl═MgCl2↓+2KBrO3
(3)上述流程中第二次过滤滤出的固体主要成分是MgCl2
(4)“趁热过滤”过程中“趁热”的原因是防止溴酸钾结晶析出.
(5)溴酸钾具有毒性,食用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肾脏的损伤.然而美、日等国都允许在油炸薯片中添加一定量的溴酸钾,以改善薯片的口感.我国也曾允许用作烘焙面包的添加剂,但已于2005年7月开始全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溴酸钾.2007年,一批来自美国的油炸薯片在珠海口岸被我国有关部门检出含有溴酸钾而被禁止入境.从化学原理分析推测,有关国家认为在油炸薯片中添加溴酸钾安全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KBrO3$\frac{\underline{\;\;△\;\;}}{\;}$2KBr+3O2↑,而我国认为不安全的理由是油炸和烘焙的温度条件不能保证溴酸钾完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为CH3CH2CH2CH2OH+NaBr+H2SO4$\stackrel{△}{→}$CH3CH2CH2CH2Br+NaHSO4+H2O,根据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仪器D的名称为,A处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并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2)1-溴丁烷的制备反应中可能有:丁醚、1-丁烷、溴化氢等副产物生成.熄灭A处酒精灯,打开a,余热会使反应继续进行.B、C装置可检验部分副产物,则判断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为了精制1-溴丁烷,待烧瓶冷却后,将A装置上的玻璃棒换成温度计,关闭a,打开b,使冷水从d(填“c”或“d”)处流入,粗产品蒸馏提纯时,图2 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D(填字母,下同),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4)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容物7.3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0.72g,装置B增重2.64g.白色不容物的化学式为2Mg(OH)2•3MgCO3或Mg5(OH)4(CO33
(5)写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Mg+6NaHCO3+4H2O=2Mg(OH)2•3MgCO3↓+3Na2CO3+5H2↑.
Ⅲ.反应原理分析
(6)NaHCO3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2O?H++OH-、HCO3-?H++CO32-,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实验①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容物的原因:Mg和H+反应生成氢气和镁离子,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物2Mg(OH)2•3MgCO3,则H+、OH-、CO32-的浓度均减小,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进行,实验Mg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工业制纯碱时,第一步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以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6mol/L的盐酸、6mol/L的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石灰石、氯化氨、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等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
(2)请写出上图中A,B,C等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3)利用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结晶.
说明: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连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要加热,在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由C2H6和C2H5OH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5.6%B.25%C.30%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熔点:Li>Cs>NaB.微粒半径:Ca2+>C1->Mg2+
C.碱性:KOH>Mg(OH)2>Al(OH)3D.氧化性:Cu2+>Fe3+>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