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实验方法(Ⅰ)实验现象(Ⅱ)
1.钠与冷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 加酚酞.A.产生白烟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与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且可以燃烧
3.镁带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燃烧C.产生大量气泡、气体可以燃烧
4.NaI溶液中加入溴水和CCl4D.下层溶液变橙色
5.镁带用砂纸打磨后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镁带用砂纸打磨后与2mol/L盐酸反应.E.浮于水面,熔成小球,迅速向四处游动,溶液变成红色
6.蘸浓氨水与浓盐酸的两玻璃棒接近F.下层溶液变紫色
7.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和CCl4G.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物质
8.铝片用砂纸打磨后与2mol/L盐酸反应H.生成淡黄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Ⅰ)中选择实验方法,从(Ⅱ)中选择相应的实验现象,上下对应地填写符合要求的答案在空格中(上下必须对应才得分,有几个填几个,不一定把空格填满).
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探究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结论(用元素符号表示具体的强弱顺序):
元素的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
(3)上表(Ⅰ)中实验方法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4)上表(Ⅰ)中实验方法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5)上表(Ⅱ)中实验现象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2+2NaI=2NaBr+I2

分析 (1)(2)要证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利用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要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利用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可以置换非金属弱的;
(3)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
(4)Al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
(5)氯气与溴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溴.

解答 解:(1)要证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利用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钠与冷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浮于水面,熔成小球,迅速向四处游动,溶液变成红色;
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镁与2mol/L盐酸反应;Mg与热水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与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且可以燃烧;
铝片与2mol/L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气体可以燃烧;
由此可知,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剧烈程度:Na>Mg>Al,即金属性:Na>Mg>Al;
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和CCl4,下层溶液变橙色,说明氯气置换了溴,则非金属性Cl>Br;
NaI溶液中加入溴水和CCl4,下层溶液变紫色,说明溴置换了碘,则非金属性Br>I;所以非金属性:Cl>Br>I;
则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对应为:

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探究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5847
EBCFD
故答案为:
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探究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5847
EBCFD

(2)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Br>I,
故答案为:Na>Mg>Al;Cl>Br>I;
(3)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4)Al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则反应的离方程式为:Al+6H+=2Al3++3H2↑,
故答案为:Al+6H+=2Al3++3H2↑;
(5)氯气与溴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2NaI=2NaBr+I2
故答案为:Br2+2NaI=2NaBr+I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强弱、非金属单质的非金属性强弱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掌握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同一周期相邻的A、B、C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2O,11.6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200 mL 2 mol/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回答以下问题:
(1)B的相对原子质量24,原子序数12
(2)A和C各是什么元素?ANa,C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为图1:

(1)M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M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2)乙醇分子结构中化学键如图2所示.
①乙醇和金属钠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a(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②乙醇在铜做催化剂时与氧气反应,断裂的化学键是ad.(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3)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制备乙酸乙酯.
用示踪原子法可确定某些化学反应的机理.写出用CH3CH218OH 和 CH3COOH反应  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18OH+CH3COOHCH3CO18OCH2C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用字母x、y、z、d、e、f、g、h表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的一种单质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z、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两两反应;化学上常用品红溶液来鉴别g的一种氧化物.根据上述信息及判断,请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h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VIIA族.
(2)e与z形成的化合物e3z是一种实施管制的化学品,与水作用可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10电子气体i.i的电子式为.e3z与盐酸反应生成2种盐,其中热稳定性最差的生成盐的电子式为
(3)比较e3z中两种微粒的半径的大小N3->Na+(用离子符号表示即可);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ClO4>H2SO4
(4)y在过量的d中反应生成物的电子式为.z单质的电子式为,其结构式为N≡N.e和d形成原子个数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x和d原子个数为1:1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0mL1.2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22mol.
(6)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请写出刚好满足下列条件时的离子方程式:
①生成沉淀的总物质的量最大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②生成沉淀的总质量最大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①O2和O3  ②石墨和金刚石  ③35Cl和37Cl  ④CH3CH2CH2CH3和CH3CH2CH3⑤CH3CH2CH2CH2CH3和CH3CH(CH3)CH2CH3⑥(CH32C(CH32和C(CH34
其中属于同位素的是③,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①②,属于同系物的是④,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⑤,属于同种物质的是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①在工业上可用铁制槽车或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强氧化性.
②浓硫酸加入蔗糖中搅拌得到黑色固体脱水性.
③实验室用锌粒和稀H2SO4反应制备氢气酸性.
④Cu与浓硫酸反应后在试管底部析出有灰白色固体强氧化性、酸性、吸水性.
(2)有①${\;}_{8}^{16}$O、${\;}_{8}^{17}$O、${\;}_{8}^{18}$O    ②H2、D2、T2    ③S8、S4、S2    ④${\;}_{1}^{1}$H、${\;}_{1}^{2}$H、${\;}_{1}^{3}$H四组微粒或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填序号)①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填序号)③;由①和④的微粒可组成18种不同的三原子化合物.
(3)将aml NO、bml NO2和xml O2混和于同一试管,将试管口倒插入水中.要使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全部消失,则x与a、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是a+b=4x-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aClB.H2OC.KOHD.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为探究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②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冷却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④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他们记录的实验现象有:
实验
现象
①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②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③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请帮助该小组同学补充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内容.
(1)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现象序号:
实验1234
实验现象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实验结论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为Na>Mg>Al.
(4)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解释: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结论是从某同学的作业本上摘录的,其中你认为肯定正确的是(  )
①微粒半径:S2->Cl->S>Cl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H2Se
③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得电子能力:F>Cl>Br>I.
A.①⑤B.①③④C.②④⑥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