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I.由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相同时间内物质的量的变化比值为:c(X):c(Y):c(Z)=(1.0-0.7):(1.0-0.9):0.2=3:1: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剂量数之比,且2min达到平衡,结合v=$\frac{△c}{△t}$计算速率;
II.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生成的D为2L×0.5mol/L=1mol,v(D)=$\frac{0.5mol/L}{5min}$=0.1mol/(L•min),v(C)=0.1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则
3A(g)+B(g)?2C(g)+2D(g)
起始量(mol):n n 0 0
变化量(mol):1.5 0.5 1 1
5min时(mol):n-1.5 n-0.5 1 1
由于5min时c(A):c(B)=3:5,则(n-1.5):(n-0.5)=3:5,解得n=3,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I.(1)X、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相同时间内物质的量的变化比值为:c(X):c(Y):c(Z)=(1.0-0.7):(1.0-0.9):0.2=3:1:2,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剂量数之比,2min达到平衡,为可逆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Y+3X?2Z,
故答案为:Y+3X?2Z;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frac{\frac{0.2mol}{2L}}{2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
II.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生成的D为2L×0.5mol/L=1mol,v(D)=$\frac{0.5mol/L}{5min}$=0.1mol/(L•min),v(C)=0.1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2,则
3A(g)+B(g)?2C(g)+2D(g)
起始量(mol):n n 0 0
变化量(mol):1.5 0.5 1 1
5min时(mol):n-1.5 n-0.5 1 1
由于5min时c(A):c(B)=3:5,则(n-1.5):(n-0.5)=3:5,解得n=3,
(1)由上述分析可知,x=2,故答案为:2;
(2)前5min 内B的反应速率v(B)=$\frac{\frac{0.5mol}{2L}}{5min}$=0.05 mol/(L•min),故答案为:0.05 mol/(L•min);
(3)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frac{1.5}{3}$×100%=50%,故答案为:5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化学平衡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平衡三段法、速率及转化率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Cl2O7、P2O5、SO3、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Na2O、Na2O2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环己烷与甲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 |
B. |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 |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 |
D. | 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溴苯和水 硝基苯和水 | B. | 乙酸乙酯和水 酒精和水 | ||
C. | 己烷和水 甲酸和水 | D. | 苯和水 乙酸和乙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锌片作正极 | B. |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
C. |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D. | 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