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化学与科学、技术、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造燃油
C.铁粉、生石灰、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

分析 A.依据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解答;
B.“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根据油脂的性质分析;
C.铁粉具有还原性,是抗氧化剂;
D.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O3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A错误;
B.“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可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油脂作为生物柴油,故B正确;
C.铁粉是抗氧化剂,不是干燥剂,故B错误;
D.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加热时,Cu(ClO42的分解方式有以下两种:
2Cu(ClO42═2CuO+7O2↑+2Cl2↑     2Cu(ClO42═CuCl2+4O2
取一定质量的Cu(ClO42•6H2O样品,加热至某温度使其完全分解,得到7.75g固体.在常温下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时体积减少$\frac{1}{5}$.通过计算确定得到固体产物中CuO的质量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Ⅰ.制备Na2S2O3•5H2O
反应原理:Na2SO3(aq)+S(s) $\frac{\underline{\;\;△\;\;}}{\;}$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min.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2)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2O32?+2H+=S↓+SO2↑+H2O.
Ⅱ.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 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无色变为蓝色.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2,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只列式不计算)$\frac{3.620×1{0}^{-3}M}{W}$×100%.
Ⅲ.Na2S2O3的应用
(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碳原子最外电子层含有4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跟其他非金属原子形成4对共价键.
(2)在有机合成过程中,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是醇的消去、卤代烃的消去、炔烃的加成.
(3)根据官能团不同,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常温下钛的化学活性很小,在较高温度下可与多种物质反应.
(1)工业上由金红石(含TiO2大于96%)为原料生产钛的流程如下:

①沸腾氯化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TiO2+2C+2Cl2$\frac{\underline{\;900℃\;}}{\;}$TiCl4+2CO.
②已知:Ti(s)+2Cl2(g)=TiCl4(l)△H=a kJ•mol-1
2Na(s)+Cl2(g)=2NaCl(s)△H=b kJ•mol-1
Na(s)=Na(l)△H=c kJ•mol-1
则:TiCl4(l)+4Na(l)=Ti(s)+4NaCl(s)△H=(2b-4c-a)kJ•mol-1
③TiCl4遇水强烈水解,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TiCl4+4H2O=Ti(OH)4↓+4HCl↑
(2)TiO2直接电解法生产钛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电解质为熔融的氯化钙,原理如图所示,二氧化钛电极连接电源负极,该极电极反应为TiO2+4e-=Ti+2O2-.但此法会产生有毒气体,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电池中用固体氧离子隔膜(氧离子能顺利通过)将两极产物隔开,再将石墨改为某金属陶瓷电极并通入一种还原性气体,该气体是H2

(3)海绵钛可用碘提纯,原理为Ti(s)+2I2(g)  $?_{约1250℃}^{>400℃}$TiI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
A.该反应正反应的△H>0
B.在不同温度区域,TiI4的量保持不变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粗钛从低温区转移到高温区
D.在提纯过程中,I2可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对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钙和磷都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矿物元素,属于常量元素
B.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各种废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C.具有强吸附性的活性炭能吸附某些溶于水中的杂质,并能对水进行消毒
D.青霉素等抗生素对某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但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很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如图所示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CO2和H20合成CH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中存在两种能量的转换形式
B.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C.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最好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盐酸
D.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C02+8e-+8H+═CH4+2H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A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化合物B2E为离子化合物,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单质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芯片;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的相同,其余各内层轨道均充满电子.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F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E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S<N.
(2)氢化物A2H4分子中A原子采取sp3杂化.
(3)元素F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B族,二价阳离子F2+与过量的A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H2O=[Cu(NH34]2++4H2O.
(4)元素A和C可形成一种新型化合物材料,其晶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其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
(5)A、F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的立方晶胞(其中A显-3价,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则其化学式为Cu3N.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距离最近的两个F原子的核间距为a cm,则该化合物的晶胞密度为(用含a和NA的代数式表示)$\frac{103\sqrt{2}}{2{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O2+H2O═2NaHCO3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②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2HCO3-+Ba2+=BaCO3↓+CO2↑+H2O.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合理.
③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a.根据A点坐标得到的结论是白色固体为NaHCO3
b.根据B点坐标,计算残留固体中n(NaHCO3:n(Na2CO3))=71:42.
(残留率=$\frac{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100%)
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认为,可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