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QkJ/mol(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olSO2(g)和1mol O2(g)所具有的键能总和大于2 molSO3(g)所具有的键能总和
B.将2mol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减小
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则此过程中有2molSO2(g)被氧化

分析 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C、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只与反应系数成正比,与平衡移动无关;
D、依据焓变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判断.

解答 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相同条件下,2molSO2(g)和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molSO3(g)所具有的能量,所以2 mol SO2(g)和1 mol O2(g)的键能之和小于2 mol SO3(g)的键能,故A错误;
B、将2molSO2(g)和1mol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化学平衡,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放出热量小于QkJ,故B错误;
C、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虽然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是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只与反应系数成正比,与平衡移动无关,所以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不变,故C错误;
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则一定有2molSO2(g)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关键是可逆反应的焓变的意义理解,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1molE2(g)和1molF2(g)置于1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E2(g)+bF2(g)=cQ(g).当进行到Q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测得容器内c(E2)=0.9mol•L-1,c(F2)=0.8mol•L-1,c(Q)=0.2mol•L-1.则Q的化学式为(  )
A.E2F2B.E2F3C.EF3D.E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将80克NaOH溶解于水,配成5L溶液,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早晨的树林里会看到太阳透过树叶射出的美丽光束
B.浑浊的水可以用明矾净化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是,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  溶液B.Fe(OH)3 胶体C.盐酸D.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加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SO42-、K+、Cl-、HSO3-分别都不能大量共存(常温下)
B.$\frac{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pH=2的溶液:NO3-、Fe2+、Na+、Al3+分别都可以大量共存(常温下)
C.已知:25℃时,Mg(OH)2的Ksp=5.61×10-12,MgF2的KSP=7.42×10-11,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 可以转化为MgF2
D.表示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H2(g)+$\frac{1}{2}$O2(g)═H2O(1);△H=-285.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极弱:BaSO4?Ba2++SO42-
B.KHSO4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KHSO4=K++H++SO42+
C.常温下,0.1 mol/L的HF 溶液的pH>1:HF+H2O?H3O++F-
D.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2H2O=2I2+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的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

(1)氯水中含有七种粒子,其中的分子为Cl2、H2O、HClO (化学式);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NaOH溶液,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O-+Cl-+H2O.
(3)用图乙所示装置中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氯气在瓶内产生较大压强,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浓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在瓶内产生过多的氯气,瓶内压强过大会使瓶A的橡皮塞弹开.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 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用鼓气球向瓶A中鼓入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制取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装置有三种功能:
①控制气流速度;②使气体混合均匀;③干燥气体.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CH4+2Cl2$\stackrel{hv}{→}$C+4HCl.
(4)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湿润的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Cl,防止倒吸.
(5)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写出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AB.
(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6)实验之余,该学习小组进一步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

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两瓶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混合气体(Ⅰ、Ⅱ),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I瓶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按上图安装好装置,并夹紧弹簧夹a和b.过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a、b,Ⅰ、Ⅱ中观察到现象是在I瓶中:颜色逐渐变浅,且有油状液体产生,出现白雾,并可以看见水倒吸入I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