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依据,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可以实验许多化工生产
Ⅰ.分解水制氢气的工业制法之一是“硫-碘循环法”,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SO2+2H2O+I2=H2SO4+2HI ②2HI?H2+I2 ③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c
a.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1molH2
b.反应①中SO2还原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反应③易在常温下进行
(2)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②,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0.05mol/(L.min);HI的转化率=20%
(3)恒温恒容条件下,硫发生转化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H=-297 KJ•mol-1
②恒温恒容时,1molSO2和2mol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大(填“大”、“小”或“相等”)
Ⅱ.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工业上可由石英与焦炭的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s)+6C(s)+2N2(g)?Si3N4(s)+6CO(g)△H<0
(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6}(CO)}{{c}^{2}({N}_{2})}$,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减小(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t2时引起v突变的原因是增大了氮气的浓度,t3引起变化的因素为加入催化剂,t5时引起v小变化、v大变化的原因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

分析 I.(1)a.由③可知产生lmolO2的同时产生2molSO2,由①可知2molSO2生成4molHI,由②可知4molHI分解生成2mol H2
b.还原剂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c.反应①中1molSO2消耗2molH2O生成1molH2SO4,反应③中1molH2SO4分解生成1molSO2与1molH2O;
d.硫酸常温下,不易分解;
(2)由图可知,2min内H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根据ν=$\frac{\frac{△n}{V}}{△t}$计算v(H2),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I);
计算参加反应HI物质的量,HI的转化率=$\frac{参加反应的HI物质的量}{HI起始物质的量}$×100%;
(3)①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由图可知硫的燃烧热为297kj/mol,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②恒温恒容时,1molSO2和2molO2充分反应,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Ⅱ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放出的热量较Ⅱ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多;
Ⅱ.(1)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可能反应得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值,注意固体和纯液不代入表达式;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分析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2)t2时瞬间,v增大、v不变,应是增大反应物浓度;
t3时刻,平衡未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而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不等,故不是增大压强,应是加入催化剂;
t5时引起v、v都变大,但v>v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

解答 解:I.(1)a.由③可知产生lmolO2的同时产生2molSO2,由①可知2molSO2生成4molHI,由②可知4molHI分解生成2mol H2,故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2molH2,故a错误;
b.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HI为还原产物,还原剂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故b正确;
c.反应①中1molSO2消耗2molH2O生成1molH2SO4,反应③中1molH2SO4分解生成1molSO2与1molH2O,循环中水的量减少,故应补充水,故c正确;
d.硫酸常温下温度,不易分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由图可知,2min内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1mol,体积为2L,故v(H2)=$\frac{\frac{0.1mol}{2L}}{2min}$=0.025mol/L,则v(HI)=2v(H2)=0.025mol/(L.min)×2=0.05mol/(L.min);
参加反应的HI为0.1mol×2=0.2mol,故HI的转化率为$\frac{0.2mol}{1mol}$×100%=20%,
故答案为:0.05mol/(L.min);20%;
(3)①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由图1可知1molS(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97KJ,所以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 KJ•mol-1
故答案为:S(s)+O2(g)═SO2(g)△H=-297 KJ•mol-1
②恒温恒容时,1molSO2和2molO2充分反应,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在Ⅱ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放出的热量较Ⅱ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多,即恒温恒容时,1molSO2和2mol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大,
故答案为:大;
Ⅱ.(1)可逆反应:3SiO2(s)+6C(s)+2N2(g)?Si3N4(s)+6CO(g)△H<0,其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6}(CO)}{{c}^{2}({N}_{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分析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frac{{c}^{6}(CO)}{{c}^{2}({N}_{2})}$;减小;
(2)t2时瞬间,v增大、v不变,应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即增大氮气的浓度;
t3时刻,平衡未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而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不等,故不是增大压强,应是加入催化剂;
t5时引起v、v都变大,但v>v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
故答案为:增大了氮气的浓度;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

点评 本题属于拼合型题目,涉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及平衡图象等,图3注意分析改变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结合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及反应特征进行分析,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图1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SO2气体;
(3)图1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某种气体,这主要是利用了该气体的还原性性质来实现目的;
【实验讨论】
(4)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图2中的A装置,以确认SO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5)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A,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C.(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项)
A.酸雨        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解释下列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氨水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NH4++OH-
B.工业上用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SO2:SO2+OH-=HSO3-
C.用烧碱溶液清洗铝表面的氧化膜:2OH-+Al2O3=2AlO2-+H2O
D.用石灰乳吸收泄露的氯气:Ca(OH)2+Cl2=Ca2++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小组以废铁屑、稀硫酸、饱和(NH42SO4溶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和操作后,合成了浅蓝绿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I.结晶水的测定:称取7.84g浅蓝绿晶体,加热至100℃失去结晶水,冷却至室温
后,称重,质量为5.68g.
Ⅱ.NH4+的测定:将上述5.68g固体置于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氮气,用40.00mL l mol•L-1的硫酸溶液吸收产生氨气.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2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硫酸,到终点时消耗20.00mLNaOH溶液.
Ⅲ.铁元素的测定:将上述实验结束后三颈瓶中的溶液全部倒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适量3%H2O2的溶液,充分振荡后滤出沉淀,洗净、干燥、灼烧后;测得其质量为1.6g.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I中,不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D(填正确答案标号).
A.烧杯    B.铁架台(带铁圈)    C.坩埚     D.蒸发皿
E.酒精灯    F.干燥器    G.托盘天平
(2)在实验Ⅱ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氨全部蒸出.蒸氨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3)在实验Ⅱ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硫酸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红).
(4)在实验中,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净.
(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浅蓝绿晶体的化学式为FeSO4•(NH42SO4•6H2O或(NH42Fe(SO42•6H2O.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Fe2++4OH-=Fe(OH)2↓+2N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电子式:
B.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核素符号:${\;}_{53}^{131}$I
D.2,3-二甲基-2-丁烯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高纯度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SiO2 $→_{高温}^{①C}$Si(粗)$→_{300℃}^{②HCl}$SiHCl3$→_{1000℃--1100℃}^{③过量H_{2}}$Si(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C$\frac{\underline{\;高温\;}}{\;}$Si+CO2
B.步骤①②③中每生成或反应1mol Si,转移4mol电子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醇合成反应为:CO(g)+2H2(g)?CH3OH(g)

(1)合成甲醇的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写出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H=-(b-a)kJ/mol.
(2)实验室在lL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合成实验.将1molCO和2molH2通入容器中,分别恒温在300℃和500℃反应,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中甲醇的浓度如下:(表中数据单位:mol•L-l
温度\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
300℃0.400.600.750.840.900.90
500℃0.600.750.780.800.800.80
①300℃时反应开始10分钟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②500℃时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25;
③300℃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cd(选填编号).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frac{c({H}_{2})}{c(C{H}_{3}OH)}$减小
(3)如图2是甲醇燃料电池工作的示意图,其中A、B、D均为石墨电极,C为铜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断开K,此时A、B两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
①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②乙中A极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③反应结束后,要使丙装置中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需要300mL5.0mol•L-lNaOH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