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用10mol•L-1的浓盐酸配制100mL 2mol•L-1的稀盐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盐酸20.0mL.
(2)配制该稀盐酸时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3)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用下列方法制取:4HCl(浓)+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该反应中HCl是还原剂,若产生标准状况下的Cl22.24L,则需要2mol•L-1的稀盐酸200ml,需要MnO2的质量为8.7g.

分析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
(2)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
(3)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依据4HCl(浓)+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生成1mol氯气,消耗氯化氢物质的量4mol,二氧化锰1mol计算解答.

解答 解:(1)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盐酸的体积,设浓盐酸的体积为xmL,则xmL×10mol/L=100mL×2mol/L,解得:x=20.0,
所以应量取的浓盐酸体积是25.0mL,
故答案为:20.0;
(2)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颠倒摇匀.
所以需要的仪器为: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100mL容量瓶,还缺少的仪器: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3)4HCl(浓)+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反应中,氯化氢中-1价的氯化合价升高,所以氯化氢为还原剂;
若产生标准状况下的Cl22.24L,物质的量为$\frac{2.24L}{22.4L/mol}$=0.1mol,依据4HCl(浓)+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可知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4mol,需要2mol•L-1的稀盐酸体积$\frac{0.4mol}{2mol/L}$=0.2L,即200mL;消耗二氧化锰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87g/mol×0.1mol=8.7g;
故答案为:HCl;200;8.7.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钡盐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Ba(FeO22等】,某工厂本着资源利用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生产BaCO3同时,充分利用钡泥来制取Ba(NO32晶体及其它副产品,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Fe(OH)3和Fe(OH)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和9.7
②Ba(NO3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大,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
③Ksp(BaSO4)=1.1×10-10   Ksp(BaCO3)=5.1×10-9
(1)该厂生产的BaCO3因含有少量BaSO4而不纯,提纯的方法是:将产品加入足量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过滤、洗涤.用离子方程式说明该提纯的原理BaSO4(s)+CO32-(aq)?BaCO3(s)+SO42-(aq).
(2)上述流程中Ba(FeO22与HNO3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FeO22+8HNO3═Ba(NO32+2Fe(NO33+4H2O.
(3)结合本厂生产实际X试剂应选下列中的B.
A.BaCl2        B.BaCO3 C.Ba(NO32       D.Ba(OH)2
(4)废渣2为Fe(OH)3
(5)操作Ⅲ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6)过滤Ⅲ后的母液应循环到容器c中(选填a、b、c)
(7)称取w克的晶体样品溶于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一系列操作称重所得沉淀质量为m克,则该晶体的纯度可表示为$\frac{261m}{233w}$×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77℃,在农药、制药行业中用途广泛.SOCl2遇水剧烈反应,液面上产生白雾,并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实验室合成原理:SO2+Cl2+SCl2═2SOCl2,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逸出有毒的Cl2、SO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防止SOCl2水解.
(2)SO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Cl2+H2O=SO2↑+2HCl↑.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l3,使SOCl2与AlCl3•6H2O混合加热,可得到无水AlCl3,试解释原因:AlCl3溶液易水解,AlCl3•6H2O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H2O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气体,SOCl2吸水,产物SO2和HCl抑制AlCl3水解.
(3)下列四种制备SO2的方案中最佳选择是丁.
方案
发生装置
所选试剂NaHSO3固体18.4mol/LH2SO4+Cu4mol/LHNO3+Na2SO370%H2SO4+K2SO3
(4)装置e中产生的Cl2经过d后进入三颈烧瓶,请在d的虚线框内画出所需实验装置图,并标出试剂.
(5)试验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混合物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是蒸馏;(已知SCl2的沸点为50℃)若反应中消耗的Cl2的体积为896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SO2足量),最后得到纯净的SOCl24.76g,则SOCl2的产率为50%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2)已知装置B中的产物有ClO2气体,则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 ClO2↑+2Na2SO4+H2O;装置D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反应后的溶液中阴离子除了ClO2-、ClO3-、Cl-、ClO-、OH-外还可能含有的一种阴离子是SO42-;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足量的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SO42-
(3)请补充从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实验Ⅱ: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5)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请计算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c•V•1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  )
A.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I.研究发现,NOx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已知:N2(g)+O2(g)?2NO(g)△H=+180.50kJ•mol-1
2CO(g)+O2(g)?2CO2(g)△H=-566.00kJ•mol-1
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口采用催化剂将NO和CO转化成无污染气体参与大气循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g)+N2(g)△H=-746.50 kJ•mol-1
II.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解决雾霾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g)?CH3OH(g),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热△H<0(填“>”或“<”),压强的相对大小与P1>P2(填“>”或“<”).
(2)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CO)c(H{\;}_{2}){\;}^{2}}$.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BC.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B.v(CO):v(H2):v(CH3OH)=1:2:1
C.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E.容器内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4)某温度下,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C(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说明c(CH3OH)与c(CO)同等倍数减小,又浓度商Qc=$\frac{c(CH{\;}_{3}OH)}{c(CO)c(H{\;}_{2}){\;}^{2}}$=K,所以平衡不移动.
III.依据燃烧反应原理,合成的甲醇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的燃料电池装置.
(1)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2)电池工作时,若电流强度为I,1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该装置每分钟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frac{10I}{qN{\;}_{A}}$mol(假设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 $→_{Vl,△}^{H_{2}}$CH3CH2CH2CH2OH
CO的制备原理:HCOOH$→_{△}^{浓硫酸}$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
出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CH32CHOH $\stackrel{催化剂}{→}$CH2=CHCH3↑+H2O;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恒压、防倒吸;C和d中加入的试剂分别是NaOH溶液、浓H2SO4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
①饱和Na2SO3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石灰水④无水CuSO4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
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b;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34℃,1-丁醇 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粗品$→_{操作1}^{试剂1}$滤液$→_{操作2分液}^{乙醚}$有机层$→_{过滤}^{干燥剂}$1-丁醇、乙醚$\stackrel{操作3}{→}$纯品
试剂1为饱和NaHSO3溶液,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萃取,操作3为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O的质量是30g
B.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是22.4 L
C.17 g NH3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6.02×1023
D.0.1 mol Na2CO3中,Na+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镁及其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欲用如图1的装置和药品制备少量氮化镁.(已知氮化镁易与水反应)

①A中盛装的是浓氨水,B中可盛装生石灰或氢氧化钠,二者混合可制取氨气.
②按照气流的方向连接装置:a接d、e接c、b接f.
③已知氨气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生成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H2O+3Cu.
④如果没有无水氯化钙装置,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2)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可用复盐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得.如图2所示,按一定的固液比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该含镁复盐和蒸馏水,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氨水,待温度达到40℃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待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
①选择水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温度容易控制.
②40℃复盐开始热解生成MgCO3•3H2O,该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3•(NH42CO3•H2O+H2O$\frac{\underline{\;\;△\;\;}}{\;}$MgCO3•3H2O+2NH3↑+CO2↑;此时开始滴加卤水的目的是吸收复盐热解生成的氨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③若制得的碱式碳酸镁的质量为m g,要确定其组成(不考虑微量杂质),还必需的数据有bd(填字母代号).
a.碱式碳酸镁的密度    b.充分灼烧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c.灼烧时的温度和时间  d.灼烧时,测算得的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