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 Cl2的氧化性强于 I2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 Cl2 有漂白性
C.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 AgN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 Cl-
D.向氯水中加入 NaHCO 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H+

分析 氯气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溶液中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溶液中HCl与硝酸银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 解: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I2,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故A正确;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不能说明 Cl2有漂白性,故B错误;
C.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C正确;
D.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水的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Cu;电解质溶液Y是AgNO3溶液.
(2)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还原反应;写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3)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银电极的质量理论上增加10.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据说每天早上五点起床默写离子方程式会使人变得更加美丽,而丑陋的人才会被尿憋醒.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A.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Br-+3Cl2═2 Fe3++2 Br2+6 Cl-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2 Al(OH)3↓+3BaSO4
C.NH4HCO3稀溶液与过量的KOH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D.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

(1)C60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熔点> C60的熔点(填>,<)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最紧邻的水分子.
(2)利用CO可以合成化工原料COCl2、配合物Fe(CO)5等.
①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  ,COCl2分子内含有D(填标号);
A.4个σ键                      B.2个σ键、2个π键
C.2个σ键、1个π键           D.3 个σ键、1个π键
②Fe(CO)5中中心原子的配位体是CO、配位数是5、
(3)配合物Ni(CO)4常温下呈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写出一种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的化学式N2、CN-
(4)某镍配合物结构如1图所示,分子内含有的作用力有ACE(填序号).
A.氢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金属键    E.配位键
(5)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 ②HC≡CH、③④HCHO等,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①③④(填序号).
(6)据报道,含有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某种晶体具有超导性,其结构如图2所示.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镍原子有1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mol/L的四种溶液:①Na2CO3、②NaOH、③HCl、④NH3•H2O
(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①(填序号,下同)
(2)向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frac{c(N{H}_{4}^{+})}{c(O{H}^{-})}$的值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将③和④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填“酸”、“碱”或“中”)性,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4)取10mL溶液③,加水稀释到500mL,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
由此可以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大于110.5 kJ
B.①的焓变为221 kJ•mol-1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热为57.3 kJ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 (g)?cC(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物气体中物质的量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出:(填写<、>或=)
(1)T1>T2,p1<p2           
(2)反应焓变△H>0,a+b> c
(3)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该反应应选择的有:①⑤⑥  (填序号)
①较高温度较高压强  
②较低温度较低压强 
③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④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大于a:b 
⑤投料时A浓度与B浓度比值小于a:b  
⑥不断分离出C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某种单质是一种粮仓中常用的粮食保护气,Y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Z原子核外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Y)<r(X)<r(W)<r(Z)
B.元素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W的强
C.元素Y、W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