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迁移
B. 正极反应式为2FeO42+ 10H++6e=Fe2O3+5H2O
C. 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 Zn为电池的负极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碘食盐的水溶液遇淀粉变蓝
B. 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 我国预计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 中国太钢集团造出的圆珠笔头,可完全代替进口笔尖,该笔头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 |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____色 |
② |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_______色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漂白粉、水银;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同位素: 1 H、2H2、3H+; ④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⑤弱电解质:Fe(SCN)3、SO2、NH3、H2O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全部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NaOH溶液中,已知NaOH无剩余。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a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得到b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为0.224aL
B. 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Na2CO3
D. 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②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③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④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⑤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未将蒸馏水洗涤量筒后的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⑥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可以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沸石,再继续加热蒸馏
A. 2句 B. 3 句 C. 4句 D. 5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3+、AlO2-、SO42-、Na+
B. 在pH=3的溶液中:Na+、NO3-、Cl-、Al3+
C. 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中:Fe2+、NO3-、Cl-、Na+
D. 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H4+、Na+、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Cl2O7、P2O5、SO3、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 Na2O、Na2O2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 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B. 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C. 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D. 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