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L、M、R、T、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M、T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L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M和T的氧化物是常见的引起酸雨的大气污染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M
T
(1)T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M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NO3
(2)在加热条件下,L的单质与T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L的单质能置换出R的单质,请写出对应的方程式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3)下列有关相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M的气态氢化物比R的气态氢化物稳定,则非金属性M强于R
B.高温下,L的单质能从R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R,则非金属性L强于R
C.W的核电荷数比T多,原子半径比T小,得电子能力强,则非金属性W强于T.

分析 L、M、R、T、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R为Si,L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同主族,则L为C元素,结合M、T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M处于第二周期,T处于第三周期,M只能处于ⅤA族,T、W分别处于ⅥA、ⅦA族,可推知M为N元素、T为S元素、W为Cl,据此解答.

解答 解:L、M、R、T、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R为Si,L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同主族,则L为C元素,结合M、T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M处于第二周期,T处于第三周期,M只能处于ⅤA族,T、W分别处于ⅥA、ⅦA族,可推知M为N元素、T为S元素、W为Cl.
(1)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元素C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M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NO3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NH4NO3
(2)在加热条件下,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碳的单质能置换出Si的单质,反应方程式为: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故答案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3)A.M的气态氢化物比R的气态氢化物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M强于R,故A正确;
B.高温下,L的单质能从R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R,高温条件改变了物质的性质,不能说明非金属性L强于R,故B错误;
C.W的核电荷数比T多,原子半径比T小,W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越强,得电子能力强,则非金属性W强于T,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3)中B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根据置换反应判断,忽略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汽油,③加酒精B.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CCl4,③加酒精
C.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酒精,③加CCl4D.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CCl4,③加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均是食品防腐剂.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实验过程如下:按图示装置,在圆底烧瓶中放入适量甲苯和水,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从仪器X上口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继续煮沸并间歇摇动烧瓶,直到甲苯层消失,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时停止反应.
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
反应混合物$\stackrel{趁热减压过滤}{→}$滤液$→_{②浓盐酸酸化}^{①冰水浴冷却}$悬浊液$\stackrel{减压过滤}{→}$苯甲酸晶体
已知:①苯甲酸熔点为122℃,沸点为249℃.
②不同温度下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4℃-0.18g,18℃-0.27g,75℃-2.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冷凝管,冷却水应从b口进入(填“a”或“b”).
(2)分离苯甲酸的操作中,冰水浴冷却滤液的主要目的是使盐酸酸化时生成的苯甲酸在水中溶解更少,有利于更多的苯甲酸结晶析出,制得的苯甲酸晶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KCl,为进一步提纯,应采用的方法是重结晶.
(3)芳香化合物A与苯甲酸分子式相同,A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COONa++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0.02 mol•L-1的AgNO3溶液与0.02 mol•L-1的Na2SO4 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C.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3
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可降解纤维、可降解塑料和医用材料.聚乳酸材料废弃后,先水解成乳酸(),乳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CO2和H2O.
(1)如图甲,乳酸的工业生产可以采用生物发酵法.

①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c(填序号).
a.溴水    b.银氨溶液    c.碘酒  d.碘化钾淀粉溶液
②用18吨葡萄糖发酵,理论上可以得到乳酸的质量是18吨.
(2)如图乙,乳酸的生产也可以采用有机合成法,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丙酸法.
①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②进行反应II时,需要加入过量的乙醇,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乳酸的转化率.
(3)两个乳酸分子之间可以形成环状的酯,该环状酯的结构简式是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聚乳酸的化学方程式是n$\stackrel{一定条件}{→}$+(n-1)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除w0外)(  )
实验方法实验方案测量数据
A.量气法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排水体积
B.量气法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
C.重量法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减轻的质量
D.滴定法将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10mL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确定消耗盐酸的体积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A有三个电子层,且K、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的2倍
C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B元素的名称碳.
(2)写出C元素的单质的电子式
(3)元素D与元素A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b(填选项序号).
a.常温下D的单质和A的单质状态不同
b.D的氢化物比A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D和A的单质都能与钠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A、B、C、D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 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H2CO3(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A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Si(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HCl(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Cl4+3H2O=H2SiO3↓+4HCl.
(4)在25℃、101kPa下,已知Y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4(g)+2O2(g)═SiO2(s)+2H2O(l)△H=-1520.0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2、CO和H2O的总质量为30.4g,其中H2O的质量为14.4g,则CO的质量是(  )
A.1.4 gB.2.8 g
C.4.4 gD.在1.4 g和2.8 g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