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根据锌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1)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铜电极移动,
故答案为:正;2H++2e-=H2↑;氧化;Cu;
(2)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锌片减少的质量=$\frac{0.2mol}{2}$×65g/mol=6.5g,
故答案为:6.5.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知识点,明确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解题关键,比较简单.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 |
B. |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
C. |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 |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4}$mol/L | B. | $\frac{4}{5}$mol/L | C. | $\frac{1}{28}$mol/L | D. | $\frac{1}{42}$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 |
B. |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 |
C. | 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 |
D. | 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 | |
B.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
C. | 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 |
D. | N2的电子式:N:::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3的盐酸中,其c(H+)是pH=1的盐酸中的3倍 | |
B. | 1mol/L0.5L的 AlCl3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 | |
C. | 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则NaF溶液的 pH 比 NaCN 溶液大 | |
D. | 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K+、ClO-、SO42-一定能大量共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I-、CO${\;}_{3}^{2-}$、ClO- | B. | Fe2+、H+、K+、NO${\;}_{3}^{-}$ | ||
C. | Ba2+、Na+、SCN-、Cl- | D. | Cu2+、Fe2+、Cl-、NO${\;}_{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氯化铜 | 氧化亚铜 | 氢氧化亚铜 (不稳定) | 氯化亚铜 |
颜色 |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 红色 | 橙黄色 | 白色 |
A. |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向阳极移动 | B. | 电解开始时阳极Cu 放电生成Cu2+ | ||
C. | 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 | D. | 随溶液pH升高CuCl逐渐转化为Cu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