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
A.氢化物热稳定性:H2S>HClB.酸性:H2SO4>H3PO4
C.碱性:NaOH>Mg(OH)2D.离子半径:O2->Na+

分析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D.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解答 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S>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Cl>H2S,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S>P,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2SO4>H3PO4,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M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NaOH>Mg(OH)2,故C正确;
D.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难度不大,考查方式突破常规,需要学生细心审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向Al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资料表明Ba( AlO22可溶于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段ob:Al(OH)3沉淀和BaSO4沉淀共存
B.线段cd:溶液中n(AlO2)>(Ba2+
C.线段ad:n(BaSO4)≥n[Al(OH)3]
D.线段de:溶液中n(Ba2+)始终不等于n(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银氨溶液,出现银镜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的物质的量.
(3)方案一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理由是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a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
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
Ⅱ.小刘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表:
物质乙醛乙酸甘油乙二醇
沸点20.8℃117.9℃290℃197.2℃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反应液中;目的是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目的是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乙二醇或甘油(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的质量增加,b极板上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下列符合此现象的是(  )
a极板b极板Y电极c溶液
A石墨负极CuSO4
B石墨石墨负极NaOH
C正极AgNO3
D石墨石墨负极CuCl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在田间焚烧大量秸秆
D.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室温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强酸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D.pH=7时,c(Na+)=c(A-)+c(H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g/mol,该气体质量为m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frac{m}{M}$mol
(2)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frac{M}{{N}_{A}}$g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frac{M}{22.4}$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烧瓶中充入干燥的标准状况下的HCl和N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8,把烧瓶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溶质没有扩散,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022mol/LB.0.8mol/LC.0.045mol/LD.1.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食品卫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是

A.用工业用盐腌制咸菜 B.在牛奶中添加尿素

C.用二氧化硫熏制银耳 D.用纯碱发酵面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