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X
ZWY
(1)写出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已知:
①X(s)+O2(g)=XO2(g)△H=-393.5kJ•mol-1
②H2(g)+$\frac{1}{2}$O2(g)=H2O(g)△H=-242.0kJ•mol-1
③XH4(g)+2O2(g)=XO2(g)+2H2O(g)△H=-802.0kJ•mol-1
则XH4气体分解成氢气和X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H2(g)+C(s)△H=+75.5kJ/mol.
(3)ZO是由单质X和ZO2反应制取单质Z的中间产物(空气中极不稳定).隔绝空气时,ZO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含有一种固体单质和一种钠盐)的化学方程式为2SiO+2NaOH=Si+Na2SiO3+H2O.
(4)元素Y的Ca盐和H2为原料,反应产物只有甲和乙两种且均为化合物.研究发现:化合物甲的组成中钙、元素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2.29%、46.41%;化合物乙的水溶液显酸性.则乙的化学式为HCl;甲与水反应可得H2,其化学方程式是:2CaHCl+2H2O=CaCl2+Ca(OH)2+2H2↑.
(5)将W的气态氢化物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气体与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①O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NaOH、Na2S.
②a点溶液中,c(Na+):c(Cl-)=5:3.

分析 其中W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W为S,结合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图可知,X是C元素,Z是Si元素,Y是Cl元素.
(1)S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6个电子;
(2)根据盖斯定律,③-2×②-①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所以△H=-802.0 kJ•mol-1-2×(-242.0 kJ•mol-1)-(-393.5 kJ•mol-1)=+75.5kJ/mol,以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SiO中Si为+2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钠盐,则该固体只能是Si,说明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同时升高到+4价,所以产物中有硅酸钠,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有水生成;
(4)化合物甲的组成中钙、元素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2.29%、46.41%,则Ca、Cl的原子个数比是52.29/40:46.41/35.5=1: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说明甲中还含有H元素,所以甲的化学式是CaHCl;化合物乙的水溶液显酸性,则乙只能是HCl;甲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5)①根据图象,加入盐酸后未立即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硫化氢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同时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
②a点加入3mol氢氧化钠时开始产生硫化氢气体,此时3molHCl与氧化钠反应生成3mol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加入5mol氢氧化钠时气体物质的量不再增加,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说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5mol.

解答 解:W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成分之一,所以W是S元素;则X是C元素,Z是Si元素,Y是Cl元素.
(1)S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6个电子,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根据盖斯定律,③-2×②-①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所以△H=-802.0 kJ•mol-1-2×(-242.0 kJ•mol-1)-(-393.5 kJ•mol-1)=+75.5kJ/mol,所以所求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H2(g)+C(s)△H=+75.5kJ/mol,故答案为:CH4(g)=2H2(g)+C(s)△H=+75.5kJ/mol;
(3)SiO中Si为+2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钠盐,则该固体只能是Si,说明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同时升高到+4价,所以产物中有硅酸钠,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有水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SiO+2NaOH=Si+Na2SiO3+H2O,故答案为:2SiO+2NaOH=Si+Na2SiO3+H2O;
(4)化合物甲的组成中钙、元素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2.29%、46.41%,则Ca、Cl的原子个数比是52.29/40:46.41/35.5=1: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说明甲中还含有H元素,所以甲的化学式是CaHCl;化合物乙的水溶液显酸性,则乙只能是HCl;甲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aHCl+2H2O=CaCl2+Ca(OH)2+2H2↑,
故答案为:HCl;2CaHCl+2H2O=CaCl2+Ca(OH)2+2H2↑;
(5)①根据图象,加入盐酸后未立即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硫化氢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同时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所以O点的溶质是NaOH、Na2S,故答案为:NaOH、Na2S;
②a点加入3mol氢氧化钠时开始产生硫化氢气体,此时3molHCl与氧化钠反应生成3mol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加入5mol氢氧化钠时气体物质的量不再增加,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说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5mol,则原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5mol,所以a点溶液中,c(Na+):c(Cl-)=5:3.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图象的分析,综合性较强,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把握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相关反应原理,有利于分析与推断能力的培养,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Na>Mg>AlB.氧化性Cl2>S>P
C.酸性H2SO4>H3PO4>HClO4D.稳定性HCl>H2S>P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C、D、E、F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C与E同主族;A与C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 F元素的原子在周期表中半径最小;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1)B的名称为氮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由B、C、F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可形成10电子的微粒有五种,其中M和N反应生成P和K(如图):
①若P≠K则M和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3O+=H2O+NH4+,;
②若P=K则M和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3O+=2H2O.
③其中四核构成的10电子微粒电子式为NH3、、H3O+
(3)沸点F2C>F2E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4)两种均含C、D、E、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放出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SO3-+H+=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元素的一种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含A元素的一种化合物C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C与烧碱反应生成含A元素的化合物D.
(1)写出C与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4HF═SiF4↑+2H2O.
(2)将C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时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D,同时还生成B的最高价氧化物E;将全部的E与全部的D在足量的水中混合后,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A的化合物F.
①分别写出生成D和F的化学方程式:SiO2+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SiO3+CO2,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②要将NaOH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可选用的是D.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埚         D.铁坩埚
(3)100g C与石灰石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L,100g混合物中石灰石的质量分数是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Y与Z可形成Y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fra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共价化合物
C.由Z、M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一定为M2Z
D.由 Y、Z、M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为强酸.
①A、D分别为A:H2S,D:H2SO4.(填写化学式,下同)
②写出B→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SO2+O2$?_{△}^{催化剂}$2SO3
③简述检验B物质的方法将B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④写出D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u$\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①工业上合成A的化学方程式:N2+3H2$?_{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在实验室中则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A,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③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④1.92g铜投入一定的D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6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铍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铍的金属性比钠强B.氯化铍的氧化性比氯化锂弱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D.单质铍易跟冷水反应生成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frac{c(C{1}^{-})}{c(C1{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frac{c(Cl-)}{c(ClO-)}$=2,则溶液中$\frac{c(C1{O}^{-})}{c(C1{O}_{3}^{-})}$=5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frac{1}{2}$ 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frac{1}{2}$ a mol≤ne≤$\frac{5}{6}$ 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frac{1}{7}$a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天津市高一上9月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确定某溶液中含有SO42-,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沉淀,再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先加入Ba(NO3)2溶液无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