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关于反应能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分析 A.化学反应需加热的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部分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吸热放热无关;
D.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解答 解:A.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的条件无关,故A错误;
B.部分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化合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如C与CO2反应生成CO是化合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吸热放热无关,如在催化剂作用下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比如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解答须理解放热和吸热的本质,题目较简单,注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硼镁泥是硼镁矿生产硼砂(Na2B4O7•lOH2O)时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0,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B2O3、SiO2等杂质.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的七水硫酸镁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A能溶于氢氟酸,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SiF4↑+2H2O
(2)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则滤渣B含有的成分有Fe(OH)3、Al(OH)3、MnO2,加MgO并煮沸的目的是调节pH,促进Al3+、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3)写出加NaClO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2++ClO-+H2O═MnO2↓+2H++Cl-;2Fe2++ClO-+2H+═2Fe3++Cl-+H2O
(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硫酸镁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
(5)因B2O3溶于硫酸,所以此法制备的七水硫酸镁含有少量硼酸(H3BO3),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3BO3+2NaOH+3H2O=Na2B4O7•lOH2O.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一起反应可制备有机化学中的“万能还原剂--NaBH4”和另一种钠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B4O7•lOH2O+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亚硝酸钠可大量用于染料和有机合成工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能氧化酸性条件下的Fe2+,同时产生一种活性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NO2-+2H+=Fe3++NO↑+H2O.
(2)实验室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如下过程制备亚硝酸钠:

已知:(Ⅰ)氧化过程中,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在35~60℃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反应:
C6H12O6+12HNO3═3HOOC-COOH+9NO2↑+3NO↑+9H2O
(Ⅱ)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NO2发生如下反应: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①A中反应温度不宜高于60℃,原因是避免硝酸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
②不经过任何处理,按此过程进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的溶液中除OH-外还有两种阴离子,其中一种是NO2-,NO2-与另一种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③B装置用于制备NaNO2,盛装的试剂除NaOH外,还可以是B.
A.NaCl(aq)    B.Na2CO3(aq)      C.NaNO3(aq)
(3)测定产品纯度:
Ⅰ.准确称量ag产品配成100mL溶液;
Ⅱ.从步骤I配制的溶液中移取20.00mL加入锥形瓶中;
Ⅲ.用c 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Ⅳ.重复以上操作3次,消耗KMnO4酸性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 mL.
①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2-+2MnO4-+6H+=5NO3-+2Mn2++3H2O.
②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③产品中NaNO2的纯度为$\frac{\frac{cV}{1000}mol×\frac{5}{2}×\frac{100mL}{20mL}×69g/mol}{ag}$×100%(写出计算表达式).
④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产品中NaNO2的纯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表示断裂1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lmol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反应H2(g)+I2(g)═2HI(g),1mol H2完全反应放出a kJ的热量,依据下表数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化 学 键H-HI-I
断开1mol化学键时吸收的能量(kJ)bc
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 键和1 mol I-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 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a+b+c)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用18mol•L-1,浓硫酸配制100mL 3.0mol•L-1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稀释、冷却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16.7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B(从下列规格中选用: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
(2)配制上述溶液所需仪器,除量筒、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继续向容最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l~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写)
①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偏小.
②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B、C、D、E、F、G是前四周期(除稀有气体)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七种元素,A的原子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B、C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都 是2;B、C、D同周期;E核外的s、p能级的电子总数相;F与E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比E小;G的+1价离子(G+)的各层电子全充满.回答下列问题:(相关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
(2)B与C可形成化合物BC和BC2,BC2属于非极性(填“极性”、“非极性”)分子,1mol BC含有π键为2mol.
(3)由元素A、C、G组成的离子[G(A2C)4]2+在水溶液中显天蓝色,不考虑空间结构,[G(A2C)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配位键用→标出).
(4)测定A、D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定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原因是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缔合分子.
(5)由元素A、B、F组成的原子个数比9:3:1的一种物质,分子中含三个相同的原子团,其结构简式为Al(CH33,分子中F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该物质遇水爆炸,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H33+3H2O=Al(OH)3↓+3CH4↑.
(6)G与氮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3N,若晶体密度为a g•cm-3,列式计算G原子与氮原子最近的距离为$\root{3}{\frac{206}{8a{N}_{A}}}$×1010pm(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配制50ml生理盐水,需要NaC1固体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学生发现某试剂瓶中的溶液有浑浊物,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此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  )
A.1处B.2处C.3处D.4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