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B
B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②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怎样检验制备的物质是否为胶体?
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
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

(5)取少量你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
产生红褐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聚沉
聚沉

(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B
B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分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胶体聚沉,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继续加热会导致胶体聚沉;
(3)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4)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
(5)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是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
(6)胶粒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粒子而聚沉.
解答: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B;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胶体聚沉,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继续加热会导致胶体聚沉,
故答案为:不正确、不正确;
(3)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当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
故答案为: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
(5)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是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产生红褐色沉淀;聚沉;
(6)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胶粒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易产生较大微粒而聚沉,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胶体的制备,本题重点把握胶体的制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HCOOH)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
B、C、D、E、F
B、C、D、E、F
(写字母):
A.用洁净的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在银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甲酸;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F.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
(2)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
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3)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OOH+CH3OH
H2SO4
加热
HCOOCH3+H2O
HCOOH+CH3OH
H2SO4
加热
HCOOCH3+H2O

(4)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
,原因是
因为甲醇有毒,需密封操作
因为甲醇有毒,需密封操作

(5)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
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
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NaOH(Na2CO3)溶液
NaOH(Na2CO3)溶液
,因为
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写出甲酸进行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OOH+2Ag(NH32OH
(NH42CO3+2Ag↓+2NH3↑+H2O
HCOOH+2Ag(NH32OH
(NH42CO3+2Ag↓+2NH3↑+H2O

(3)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
BCDEF
BCDEF
(写字母):
A、用洁净的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在银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甲酸;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F、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
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5)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OOH+CH3OH
浓硫酸
HCOOCH3+H2O
HCOOH+CH3OH
浓硫酸
HCOOCH3+H2O

(6)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
,原因是
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7)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及试剂有:浓H2SO4、甲醇、甲酸还有
饱和碳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碎瓷片(沸石)
碎瓷片(沸石)
两种必备用品.
(8)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
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开始实验时夹子e是打开的,锥形瓶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试剂瓶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数分钟后夹上夹子e,则试剂瓶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如果开启活塞f放掉约
23
液体,此时试剂瓶B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A.Cl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
 
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I.下列实验设计、操作或实验现象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将纤维素和硫酸混合共热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以证明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
B.液态溴乙烷中加入稀NaOH溶液共煮几分钟,然后加入足量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检验Br-的生成
C.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甲醛,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以中和HCOOH,再做银镜反应实验
D.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液,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即可分离
E.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F.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酒精,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G.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证明乙醛的性质
Ⅱ.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过量乙醇、无水醋酸钠和浓硫酸,B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回答:
(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
 

(2)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该实验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4)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5)从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
 
;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  五氧化二磷    B  碱石灰    C  无水硫酸钠    D  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