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H=-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
B.一定条件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2akJ/mol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114.6kJ/mol

分析 A.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水的状态液态为液态水;
B.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生成1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akJ;
C.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可得出2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D.中和热只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热量,且该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

解答 解:A.甲烷的燃烧热△H=-890.3kJ/mol,燃烧热中生成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故A错误;
B.一定条件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akJ,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生成2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2akJ,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2akJ/mol,故B错误;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2g}{2g/mol}$=1mol,则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2=571.6kJ,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C正确;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仍然为△H=-57.3kJ/mol,由于硫酸与氢氧化钡还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热量增大,则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H<-114.6kJ/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相同条件下的压强是反应前的1.6倍,则原氧气的质量为(  )
A.8gB.16gC.24gD.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乙酸丁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水果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CH3COOH+CH3CH2CH2CH2OH$?_{△}^{浓H_{2}SO_{4}}$ CH3COOCH2CH2CH2CH3+H2O
乙酸正丁醇乙酸丁酯
熔点/℃16.6-89.5-73.5
沸点/℃117.9117126.0
密度/g•cm-31.10.800.88
(1)乙酸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2.0mL正丁醇和16.0mL冰醋酸(过量),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再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冷凝管,然后小火加热.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与分水器的酯层合并.装置中冷水应从b(填“a”或“b”)口通入;通过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的目的是分离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2)乙酸丁酯的精制
将乙酸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②蒸馏、③用无水MgSO4干燥、④用10%碳酸钠洗涤.
①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填标号).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
②在乙酸丁酯的精制中,用10%碳酸钠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硫酸等杂质.
③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d(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丁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丁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上口倒出
(3)计算产率
测量分水器内由乙酸与丁醇反应生成的水体积为1.8mL,假设在制取乙酸丁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损失,且忽略副反应,乙酸丁酯的产率为7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实验室可用MnO2和KClO3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2KClO3$\frac{\underline{MnO_2}}{△}$3O2↑+2KCl
I.现有如图1仪器或装置:

(1)A-D装置中,用作KClO3为原料制氧气的反应装置是A(填序号).
(2)排水法收集氧气,接口顺序是:氧气出口→f→e→g→h→烧杯(填序号).
Ⅱ.KClO3分解时尚有副反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有异味.据推测,副产物可能是O3、Cl2、ClO2中的一种或几种.资料表明:O3、Cl2、ClO2的沸点依次为-111℃、-34℃和11℃,且O3、ClO2也能将KI氧化为I2.为探究副反应气体产物的成分,将KClO3分解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通入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
(3)若要确认副产物中含Cl2,F中应盛放AgNO3溶液溶液.
(4)确定副产物中含有ClO2的现象是C装置试管中有液体生成.
(5)实验时若D中无现象,E中试纸变蓝,能否得出副产物含有O3的结论?
答: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Cl2也可以氧化KI产生I2
Ⅲ.ClO2是饮用水消毒剂.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除含有ClO2外,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ClO2-.为测定此饮用水中两者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8,加人足量KI晶体,发生如下反应:2ClO2+2I-═I2+2ClO2-,反应结束后产生amol I2;继续调节溶液pH=1,又发生如下反应:ClO2-+4H+═2I2+Cl-+2H2O,反应结束后叉产生b mol I2
(6)饮用水中c(ClO2-)=$\frac{1000(0.5b-2a)}{V}$mol•L- 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_{△}^{浓H_{2}SO_{4}}$+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oC.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1)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器.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初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6)在环已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D(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环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200mL 0.5mol•L-1的盐酸与14.3g Na2CO3•xH2O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则x为(  )
A.5B.6C.9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B.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C.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
D.NaOH碱性比KOH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
实验试剂及操作  现象
 试管滴管 
 
1.0mL
 饱和Na2SlO3溶液(含2滴酚酞) 先滴加1.0mL0.5mol•L-1NaOH溶液:再滴加1.5mL1.0mol•L-1H2SO4溶液Ⅰ.红色溶液中出现胶状沉淀
 0.1mol•L-1AlCl3溶液Ⅱ.加碱时出现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加酸时产生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
 0.1mol•L-1Fe(NO32溶液Ⅲ.加碱时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加酸后溶液变为黄色
 新制饱和氯水Ⅳ.加碱时溶液变为无色;加酸后无色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2H++SiO32-═H2SiO3↓.
(2)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此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I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V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Cl2+2OH-═ClO-+Cl-+H2O.
(5)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试剂及操作现象
试管滴管


1.0 mL
0.1 mol•L-1 Fe(NO32溶液先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
再滴加1.0 mL 0.5 mol•L-1 NaOH溶液
V.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①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
向1.0mL 0.1mol•L-1Fe(NO3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1.5mL1.0mol•L-1H2SO4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溶液中含Fe3+,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②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a.酸性条件下,0.1mol•L-1 Fe(NO32溶液中的Fe2+被NO3-氧化;
b.4Fe2++O2+4H+═4Fe3++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mol CO和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  K=0.1,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H2S的转化率之比为1:1
B.达平衡后H2S的体积分数为29.4%
C.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 mol,平衡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