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原子的距离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而且苯分子中碳原子的距离均相等,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不能使溴水褪色都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苯分子结构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利用反应2SO2(g)+O2(g)2SO3(g)+Q (Q>0),将SO2转化为SO3,尾气SO2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

(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编号)。

a.若反应速率υ正(O2)=2υ逆(SO3),则可以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 mol N2,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后移动活塞压缩气体,平衡时SO2、O2的百分含量减小,SO3的百分含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SO2

O2

SO2

O2

1

T1

4

2

x

0.8

6

2

T2

4

2

0.4

y

t

 

(3)实验1从开始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υ(S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T1 T2 (选填“>”、“<”或“=”),理由是 。尾气SO2用NaOH溶液吸收后会生成Na2SO3。现有常温下0.1mol/LNa2SO3溶液,实验测定其pH约为8,完成下列问题:

(4)该溶液中c(Na+)与 c(OH-) 之比为 。

该溶液中c(OH—) = c(H+)+ + (用溶液中所含微粒的浓度表示)。

(5)如果用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下列各溶液分别来吸收SO2,则理论吸收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编号排序)

A.Na2SO3 B.Ba(NO3)2 C.Na2S D.酸性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三区高三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收集气体

d中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浓盐酸

HCl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3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回答:

周期

I A

IIA

IIIA

ⅣA

VA

ⅥA

ⅦA

0

 

 

 

 

 

 

 

 

 

 

 

 

 

 

 

(1)在这些元素中,⑩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写出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②的单质的电子式 , 。

(3)用电子式表示③与④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4)①的单质和⑥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⑤的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⑤的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已知拆开l mol C—H键、l mol O=O键、l molC=O键、l mol H—O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14kJ、498kJ、728kJ、464kJ。则l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 kJ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少量铁片与l00 mL 0.01 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KNO3溶液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入少量铁粉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 mL 0.1 mol/L盐酸

A.①⑥⑦ B.③⑤⑧ C.③⑦⑧ D.③④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片是负极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红桥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分)以下是一些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常压):

 

Na2CO3

金刚石

石墨

熔点(℃)

63.65

97.8

851

3550

3850

沸点(℃)

774

882.9

1850(分解产生CO2)

---

4250

金属钠和CO2在常压、890℃发生如下反应:

4Na(g)+3CO2(g)2Na2CO3(1)+C(s,金刚石);△H=-1080.9kJ/mol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若4v正(Na)=3v逆(CO2),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选填“是”或“否”)。

(2)若反应在10L密闭容器、常压下进行,温度由890℃升高到1860℃,若反应时间为10min,金属钠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2mol,则10min里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高压下有利于金刚石的制备,理由 。

(4)由CO2(g)+4Na(g)=2Na2O(s)+C(s,金刚石) △H=-357.5kJ/mol;则Na2O固体与C(金刚石)反应得到Na(g)和液态Na2CO3(1)的热化学方程式: 。

(5)下图开关K接M时,石墨作 极,电极反应式为 。当K接N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3mol电子转移,作出y随x变化的图象【x—代表n(H2O)消耗,y—代表n[Al(OH)3],反应物足量,标明有关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图示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导管中液面上升,因为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B.图B,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褪去,因为有气态烯烃产生

C.图C,溶液均变红,碳酸钠溶液颜色较深,因为相同条件下水解能力HCO3-强于CO32-

D.图D,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熔化的铝未滴落,因为铝表面生成氧化铝的熔点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若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首先失去的电子能量最低

D.在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