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常温下,向1L0.1mol/L H2A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含A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
B.0.1mol/LNaHA溶液中存在c(A2-)+c(HA-)+c(H2A)=0.1mol/L
C.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
D.pH=4.0时,图中n(HA-)约为0.0091mol

分析 A.由图可知0.1mol/L H2A溶液中全部电离为HA-,说明第一步电离为完全电离;
B.H2A溶液中全部电离,不存在H2A分子;
C.混合溶液的pH与NaHA、Na2A的浓度有关;
D.根据Ka=$\frac{c({A}^{2-})×c({H}^{+})}{c(H{A}^{-})}$计算出$\frac{c({A}^{2-})}{c(H{A}^{-})}$,由$\frac{c({A}^{2-})}{c(H{A}^{-})}$=$\frac{n({A}^{2-})}{n(H{A}^{-})}$,结合原溶液中n(HA-)+n(A2-)=0.1mol计算.

解答 解:A.由图可知0.1mol/L H2A溶液中全部电离为HA-,说明第一步电离为完全电离,所以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故A错误;
B.H2A溶液中全部电离,不存在H2A分子,则由物料守恒可知,c(A2-)+c(HA-)=0.1mol/L,故B错误;
C.混合溶液的pH与NaHA、Na2A的浓度有关,若二者的浓度很小,则溶液的pH不可能等于3,故C错误;
D.当pH=3时,c(A2-)=c(HA-),则Ka=$\frac{c({A}^{2-})×c({H}^{+})}{c(H{A}^{-})}$=10-3,当pH=4时,Ka=$\frac{c({A}^{2-})×c({H}^{+})}{c(H{A}^{-})}$=10-3,则$\frac{c({A}^{2-})}{c(H{A}^{-})}$=$\frac{10}{1}$,所以$\frac{n({A}^{2-})}{n(H{A}^{-})}$=$\frac{10}{1}$,已知1L0.1mol/L H2A溶液中,n(HA-)+n(A2-)=0.1mol,所以n(HA-)=0.1mol×$\frac{1}{11}$≈0.0091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常数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有关计算方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对图象中信息的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 △H=Q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时间t、温度T、压强P与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 P1>P2 m+n>p ΔΗ<0

B.T1>T2 P1<P2 m+n<p ΔΗ>0

C.T1<T2 P1>P2 m+n<p ΔΗ<0

D.T1 >T2 P1<P2 m+n>p ΔΗ>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宁夏卫一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①NaOH溶液 ②Mg(NO3)2溶液 ③CuSO4溶液 ④KCl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进行蒸发操作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

B.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微量元素摄入不当会导致疾病,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与补充微量元素有关的是(  )
A.喝咖啡加糖B.炒菜加味精
C.加工食品时添加防腐剂D.炒菜时加碘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B(填序号).
A.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X,同时生成3mol X
C.X,Y,Z的浓度之比为1:1:1
D.反应已经停止
(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 mol X(g)和b mol Y(g),发生反应X(g)+Y(g)═2Z(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降低温度:减小;
②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F的热稳定性很好,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B.构成单质的分子内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NaCl晶体熔化,需要破坏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1)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填化学式),被氧化的是氮(填名称)元素.
②该反应中参加氧化还原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铜与浓硫酸加热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②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③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