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B.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锌放入稀硫酸中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分析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

解答 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
C.锌放入稀硫酸中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反应CO+H2=CH3OH,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两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H2和 2mol CO 如图所示.
(1)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c(CO)•c(H2)/c(CH3OH)增大的是A.(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CO和H2用量均加倍 D.降低温度
(2)V1<V2(填“>”或“<”).
(3)800℃时,容积为V2的容器中,甲醇的体积分数是3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选填编号)
a.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
b.恒压下充入氦气,则平衡正向移动
c.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CH3OH能加快正反应速率
d.该体系中H2与CH3OH的物质的量相等,且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5)若V2=1L,600℃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H2、CH3OH各0.5mol,则v>v.(填“>”或“<”,需列式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学生设计的用氨催化法制取少量HNO3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备NH3,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           ②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③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④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装置C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浓硫酸中冒出,且装置C内的上部呈红棕色;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HNO3,所通入O2和NH3的体积比应大于2:1.
(4)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常生活中不能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
B.减压过滤更适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较小的沉淀
C.通常用直接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
D.洗涤沉淀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表面上的杂质溶于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如图1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验证气体A,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若能观察到KMnO4溶液(紫红色)褪色的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后续实验步骤是取滤液C,加入HNO3和AgNO3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3)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另一套实验方案:(如图3)

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3-+3NO2-+Ag+=AgCl↓+3NO3-,有人提出上述方法中出现白色沉淀并不能充分说明火柴头上KClO3的存在,其理由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也发生反应生成氯气.
(4)该小组猜测滤渣D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5次实验.
实验次数H2O2溶液质量分数%H2O2溶液用量/毫升物质D用量/克反应温度/℃收集气体体积/毫升所需时间/秒
30508523.8
1520.12022.8
1520.22022.2
520.12027.4
305055210.5
由上表可知,实验①和⑤能证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实验②和③,证明物质D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N>C>Si,则在A中加稀硝酸、B中加碳酸钙、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
(5)有同学认为用该装置做(4)的验证,装置设计有缺陷,你认为怎么改进?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挥发的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1)工业上用FeCl3溶液刻蚀铜的线路板,
反应为Cu+2FeCl3=CuCl2+2FeCl2依据此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现给出铁棒、铜棒、石墨电极,原电池的负极为Cu,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Fe3++e-=Fe2+,若负极减重6.4克,则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在一密闭的2L的容器里装有4mol SO2和2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min末测得容器中共有5.6mol 气体,试计算:
(1)2min末SO3的浓度0.4mol/L.
(2)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0.2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电池
B.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负极是PbO2
C.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D.原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SiO32-+H2O+CO2═H2SiO3↓+CO32-
B.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
C.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l2+OH-═Cl-+ClO-+H2O
D.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