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图装置进行SO2气体性质实验.

请回答:
(1)仪器D的名称是U型管.
(2)实验过程中,仪器A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A中品红褪色,B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C中二氧化硫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用于吸收二氧化硫,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由仪器图形可知D为,故答案为:U型管;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A中品红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原理,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非金属单质气体Y2在加热条件下,1mol Y2 (g)与80克烧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Y、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
A.H2B.HYC.Y2 O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2016年8月的eLife上发表了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晁明和胡汛等人的一篇论文.媒体以“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为题予以报道,报道曲解了小苏打的作用,但小苏打在他们治疗癌症的方法中确实功不可没.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②先让某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③分离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④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某固体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1)如图所示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f;e接d;b接c(填接口编号).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B中常选用的液体反应物为浓氨水;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步骤②让B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防倒吸;装有无水CaCl2的U形管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
(5)步骤③分离出NaHCO3固体的操作是过滤.
(6)步骤④中所加固体粉末化学式为NaCl.所得的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不使用其他任何试剂,证明所得晶体大部分是NH4C1.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内壁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室温下,由水电离出c(OH-)=1×10-12  mol•L-1的溶液中:K+、HCO3-、Na+、Cl-
B.含有0.1 mol•L-1 Fe2+的溶液中:NH4+、SO42-、H+、NO3-
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Cu2+、Mg2+、SO4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Cl-、K+、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中,既可与硫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SO4   ②Al(OH)3   ③Ca(H2PO42   ④(NH42S.
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③④C.只有②③④D.均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都约是22.4L
B.1mol气态物质,当体积约为22.4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C.在标准状况下,2mol酒精(CH3CH2OH)的体积为44.8L
D.常温常压下,质量为32g的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①NaOH溶液   ②铜丝      ③SO2     ④盐酸    ⑤液氨  ⑥氨水⑦熔融NaCl    ⑧蔗糖晶体   ⑨酒精
(1)上述属于电解质的是⑦;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mol/A、0.05mol/LC和一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时c(B)未画出,t1时增大到0.05mol/L].乙图中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已知向一平衡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会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使平衡不移动,则由乙图平衡图象推断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
(2)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 (g)?2C(g)+B(g)△H=+150akJ/mol.
(3)若t1=15s,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0.004mol/L.S,A的转化率为60%.
(4)t2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c(选填序号).
a.减少生成物浓度b.增大压强c.增大反应物浓度
(5)如图乙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K1=K2=K3<K4(用“>”、“<”或“=”连接).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t5-t6
T1~t2T3~t4T4~t5T6~t
K1K2K3K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