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氧化还原无关的是(  )
A.Na0H固体在空气中变质B.钢铁生锈
C.物质的燃烧D.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 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是否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Na0H固体在空气中变质,发生Na0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A选;
B.钢铁的生锈发生Fe、氧气、水的反应生成氧化铁,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选;
C.燃料的燃烧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甲烷、氢气的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不选;
D.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放出氧气,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2)已知装置B中的产物有ClO2气体,则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 ClO2↑+2Na2SO4+H2O;装置D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反应后的溶液中阴离子除了ClO2-、ClO3-、Cl-、ClO-、OH-外还可能含有的一种阴离子是SO42-;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足量的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SO42-
(3)请补充从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实验Ⅱ: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5)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请计算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c•V•1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O的质量是30g
B.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是22.4 L
C.17 g NH3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6.02×1023
D.0.1 mol Na2CO3中,Na+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ECF(填字母),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关闭,活塞b应打开,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k、m(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如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l)A是氯气发生装置,写出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a仪器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活塞K,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此空不填置.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反应产物为CO2和HC1.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2+C+2H2O$\frac{\underline{\;\;△\;\;}}{\;}$4HCl+CO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HCl气体,并提供水蒸气参与D中反应.
(4)在E处,若漏斗内气体带有黄绿色,则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为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
(5)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现象为②(填序号).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无白色沉淀生成;③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
(6)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活塞K,移去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装置B中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若发现装置B中该现象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A或B装置漏气;查找原因时可用肥皂水或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等,若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查时观察到有白烟产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8NH3═6NH4Cl+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恒温条件下,欲使CH3COONa稀溶液中,$\frac{{c(C{H_3}CO{O^-})}}{{c(N{a^+})}}$比值增大,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  )
①固体NaOH  
②固体KOH  
③固体  CH3COONa
④冰醋酸.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镁及其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欲用如图1的装置和药品制备少量氮化镁.(已知氮化镁易与水反应)

①A中盛装的是浓氨水,B中可盛装生石灰或氢氧化钠,二者混合可制取氨气.
②按照气流的方向连接装置:a接d、e接c、b接f.
③已知氨气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生成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H2O+3Cu.
④如果没有无水氯化钙装置,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2)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可用复盐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得.如图2所示,按一定的固液比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该含镁复盐和蒸馏水,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氨水,待温度达到40℃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待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
①选择水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温度容易控制.
②40℃复盐开始热解生成MgCO3•3H2O,该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3•(NH42CO3•H2O+H2O$\frac{\underline{\;\;△\;\;}}{\;}$MgCO3•3H2O+2NH3↑+CO2↑;此时开始滴加卤水的目的是吸收复盐热解生成的氨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③若制得的碱式碳酸镁的质量为m g,要确定其组成(不考虑微量杂质),还必需的数据有bd(填字母代号).
a.碱式碳酸镁的密度    b.充分灼烧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c.灼烧时的温度和时间  d.灼烧时,测算得的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图1:

相关信息如下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①[Cu(NH34]SO4•H2O=[Cu(NH34]2++SO42-+H2O
[Cu(NH34]2+?Cu2++4NH3
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图2: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加热蒸发  b.冷却结晶 c.抽滤 d.洗涤 e.干燥
①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布氏漏斗的瓶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的支管口;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应先断开连接安全瓶与抽气装置间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抽气装置中的水龙头.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Cu(OH)2或Cu2(OH)2SO4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加热蒸发过程中NH3挥发,使反应[Cu(NH34]2+?Cu2++4NH3平衡往右移动,且Cu2+发生水解.
(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
a.向溶液C加入适量乙醇b.抽滤(或吸滤、减压过滤)c.洗涤,d.干燥
①请在上述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C.
A.乙醇    B.蒸馏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饱和硫酸钠溶液
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加热易使[Cu(NH34]SO4•H2O分解(失去水或失去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_{H_{2}SO_{4},△}^{Na_{2}Cr_{2}O_{7}}$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 9微溶
正丁醛75.70.801 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 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冷却后补加.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仪器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下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