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 | B. | 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 ||
C. | E表示反应实际消耗H2O的物质的量 | D. | 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
分析 由甲可知,为电解装置,C为阳极,发生4OH--4e-=O2↑+2H2O,Cu为阴极,发生Cu2++2e-=Cu;由乙可知,转移4mol电子生成2molE,E为Cu,生成1molF,F为氧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甲可知,为电解装置,C为阳极,发生4OH--4e-=O2↑+2H2O,Cu为阴极,发生Cu2++2e-=Cu,总反应为2CuSO4+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2H2SO4,结合乙可知,转移4mol电子生成2molE,生成1molF,
A.由电子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F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由总反应可知,Cu与水的物质的量相同,则E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由总反应可知,Cu与水的物质的量相同,则E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故C正确;
D.若转移4mol电子,则消耗2mol硫酸,则F不能表示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明确发生的电极反应、电解反应及图象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中转移电子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ⅰ |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H2),溶液呈浅黄色 |
ⅱ | 向ⅰ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H2O2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色很快褪去 |
实验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ⅲ | 将ⅱ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
ⅳ | 取2mL 0.1mol•L-1 FeCl3溶液,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 B. | 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 ||
C. | 漂白粉久置后变质 | D. | Fe(OH)2在空气中灼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序号 | 时间 浓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Cl、Br等元素 | |
B. | 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 |
C. | 用原子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 |
D. | 焰色反应适用于所有金属元素的鉴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 L 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
B. | 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 |
C. | 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 |
D. | 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OH固体置于大小相同的滤纸上称量 | |
B. | 蒸馏操作时,冷凝水的方向须与气体的流向相同 | |
C. | 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溶解后直接转移入容量瓶 | |
D. | 分液时,先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再打开旋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