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B.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C.E表示反应实际消耗H2O的物质的量D.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分析 由甲可知,为电解装置,C为阳极,发生4OH--4e-=O2↑+2H2O,Cu为阴极,发生Cu2++2e-=Cu;由乙可知,转移4mol电子生成2molE,E为Cu,生成1molF,F为氧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甲可知,为电解装置,C为阳极,发生4OH--4e-=O2↑+2H2O,Cu为阴极,发生Cu2++2e-=Cu,总反应为2CuSO4+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2H2SO4,结合乙可知,转移4mol电子生成2molE,生成1molF,
A.由电子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F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由总反应可知,Cu与水的物质的量相同,则E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由总反应可知,Cu与水的物质的量相同,则E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故C正确;
D.若转移4mol电子,则消耗2mol硫酸,则F不能表示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明确发生的电极反应、电解反应及图象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中转移电子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
(4)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从原子结构分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5)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或紫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序号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H2),溶液呈浅黄色
向ⅰ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H2O2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色很快褪去
(1)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2)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
①由上述实验可知:i所得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2+、Fe3+
②i中产生H2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Fe外,可能有未反应的Al,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含A1单质,设计了相关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Al+2OH-+2H2O=2AlO2-+3H2↑;
③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O2↑.
(3)该小组同学对ii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操作及现象
将ⅱ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取2mL 0.1mol•L-1 FeCl3溶液,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提示: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实验iii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BaSO4
②结合实验iii和iv分析,实验i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中SCN-离子被H2O2氧化,溶液红色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质量增加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漂白粉久置后变质D.Fe(OH)2在空气中灼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氯化铁遇水能反应);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试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D总导气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烧瓶,D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气管内有一段上升的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①该反应的氧化剂为MnO2,氧化产物为Cl2;HCl的作用为酸性和还原性.
②该装置制取氯化铁时,存在两点明显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在A和B之间加一个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在C和D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③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3)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HCl.若仍用D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氢气不能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序号时间
浓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0.500.50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A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
(2)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1.0 mol•L-1,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3)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4)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1.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Cl、Br等元素
B.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C.用原子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D.焰色反应适用于所有金属元素的鉴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L 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置于大小相同的滤纸上称量
B.蒸馏操作时,冷凝水的方向须与气体的流向相同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溶解后直接转移入容量瓶
D.分液时,先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再打开旋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