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1)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
(3)必须用装置C吸收除去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根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也能确定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中装置______与 之间连接下列装置中的 (填序号)。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 NA
B、0.1mol Fe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常温常压下,44g二氧化碳分子中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为2 NA
D、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中质子总数为0.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研究三种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2X(g)Y(g)+W(g)的进行情况。其中实验Ⅰ、Ⅱ控温在T1,实验Ⅲ控温在T2,它们的起始浓度均是c(X)=1.0 mol·L-1,c(Y)=c(W)=0,测得反应物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B.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Ⅲ若只改变温度,则温度T1<T2,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在实验Ⅰ、Ⅱ、Ⅲ中,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体积百分含量相同
D.若起始浓度c(X)=0.8 mol·L-1,c(Y)=c(W)=0,其余条件与实验Ⅰ相同,则平衡浓度c(X)=0.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制氢
B.关停小火电企业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粗硅的制取中发生2C+SiO22CO↑+Si,硅被还原,所以碳的还原性大于硅的还原性
B.硅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所以硅酸钠可以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
C.用SiO2制取硅酸,应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通入CO2
D.由Na2CO3+SiO2CO2↑+Na2SiO3可知硅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研究盛装浓硫酸的铁质材料(碳素钢)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称取铁钉5.6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448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的反应式为:Br2+SO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 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2)提出猜想: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气体并作如下猜想:
猜想一:Y气体中可能含有H2;
猜想二: ;
猜想三: 。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为验证以上猜想,同学们准备用下列装置设计探究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夹持仪器省略)。
①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F→ → __________→F(填字母)。
②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③猜想一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如果猜想一成立,预计实验现象应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假设符号为X),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四中子”不显电性,化学符号可以表示为X
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其质量比氢原子大
C.第二种粒子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
D.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O4,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种利胆解痉药的有效成分是“亮菌甲素”,其结构简式为关于“亮菌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 B. | “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2O5 |
| C. | 1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2mol NaOH反应 |
| D. | 1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