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H大于0
B.图②是石墨为电极电解氯化钠稀溶液,阴、阳两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表示25℃,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D.图④表示2SO2(g)+O2(g)?2SO3(g)△H<0 正、逆反应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分析 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前后能量守恒;
B、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稀溶液,发生的反应先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后为2H2O$\frac{\underline{\;电解\;}}{\;}$O2↑+2H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判断;
C、酸碱中和的时候pH会突变;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着逆向移动,K(逆)增大、K(正)减小.

解答 解: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惰性电极电解电解氯化钠稀溶液发生的反应先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后为2H2O$\frac{\underline{\;电解\;}}{\;}$O2↑+2H2↑;阴极生成单质为氢气,阳极生成单质先析出氯气,后析出O2;一定时间内,两电极产生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1,故B错误;
C、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pH会突变,故C错误;
D、因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升温K(逆)会增大,而K(正)会减小,图象中变化与实际上的变化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图象与中和滴定、化学平衡、能量变化、电解池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抓住图象的“形变神不变”对图象进行分析,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验证淀粉水解产物时,在淀粉溶液中加几滴稀硫酸,水浴5min,加入新制银氨溶液
B.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的金属钠
C.向2mLl0%NaOH溶液中滴入2%CuS04溶液的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则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盛过油脂的试管用碱液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顺序是: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
(2)浓硫酸的作用是:①催化作用;②吸水作用.
(3)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①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7)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②④⑤.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8)实验室可用乙醇来制取乙烯,将生成的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CH2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2O.当n值是3时,该醇开始出现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当n值是2时,该醇开始出现非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当n值是≥3时,该醇有能被氧化但产物不是醛的同分异构体;当n值是3时,该醇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与浓硫酸共热后只得到一种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6H8O6B.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
C.可以溶于水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2.0mol/L,25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加入镁的物质的量是0.15mol
(2)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H++OH-=H2O,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200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Al(OH)3+OH-=AlO2-+2H2O.
(3)加入NaOH溶液体积为200mL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O4
(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比值关系为1:100.
(2)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①氢氧化钡;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盐酸,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②>③=④>①.
(3)已知100℃KW=10-12,若将此温度下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溶液与盐酸的体积之比为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A、B、C、D、E、F、G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的氢化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和D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E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B的2倍少1,D与F同主族,G的原子半径是本周期元素中最小的.则:
(1)A元素为HC元素为NE元素为Na
(2)由上述元素形成的10电子分子有H2O、CH4、NH3
(3)由B和D以质量比为3:8组成的化合物与E的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4)G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5)B、C、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H2O
(6)由A、C、G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操作:
A.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酚酞作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润洗好的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使开始读数为V1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记下读数为V2mL
试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C→A→B→D→E (用字母表示).
(2)观察滴定管液面的高度时应注意滴定管要直立,装液后需等1~2min后才能观察液面高度;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及刻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读数应准确至0.01mL
(3)E步骤的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分辨.
(4)某学生实验时把锥形瓶用烧碱样品溶液洗涤,使测定的浓度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原因是因碱液样品沾在锥形瓶内壁使烧碱的物质的量增加,耗用标准酸的体积偏大,故烧碱浓度偏高
(5)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frac{0.8M({V}_{2}-{V}_{1})}{W}$×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