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 | 石蕊试液先变红 后褪色 | C12具有漂白性 |
C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一定含有Na+,一定不含K+ 有 |
D |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 合后,加入CC1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红 色 | 氧化性Fe3+>I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具有漂白性的为次氯酸,不是氯气;
C.只能确定原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无法判断是否含有钾离子;
D.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证明有碘单质生成,则铁离子的氧化成大于碘单质.
解答 解:A.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法排除银离子的干扰,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
B.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则石蕊试液先变红,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会褪色,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不是氯气,故B错误;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只能证明原溶液一定含有Na+,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因为观察钾离子的焰色反应火焰颜色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故C错误;
D.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 合后,加入CC14,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则氧化性:Fe3+>I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离子检验、氯气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O2、NO、CO、烟尘 | B. | CO2、Cl2、N2、雾 | C. | HCl、NO2、N2、粉尘 | D. | CO2、NO、NH3、H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d均可以与c形成两种或多种二元化合物 | |
B. | 阴离子的还原性d大于c | |
C. | a与d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 |
D. | 常温下,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某种盐的溶液pH=4,则水电离出的H+浓度肯定是1×10-4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键 | C-H | C-O | O-H | C=O | O=O | C-C |
键能(kJ•mol-1) | 414 | 326 | 464 | 728 | 498 | 3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l mol OH-所含电子数为10NA | |
B. | 2L0.5 mol•L-1Na2SO4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0.2NA | |
C. | 标准状况下,1.12 L CC14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2NA | |
D. | 14 g由CO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Na+)>c(HCO3-)>c(H+)>c(OH-) | B. | c(Na+)=c(HCO3-)>c(OH-)>c(H+) | ||
C. | c(Na+)+c(H+)=c(HCO3-)+c(OH-)+c(CO32-) | D. | c(Na+)=c(HCO3-)+c(H2CO3)+c(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 | |
B. | CH4和C4H10一定为同系物 | |
C. | 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 |
D.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