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实验时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理论上不产生沉淀,实际因受到空气和溶液中氧气的影响而产生沉淀.
①写出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原因:2Ba2++2SO2+O2+2H2O=2BaSO4↓+4H+

(2)为了避免产生沉淀,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形成一段水柱,和试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装置B中反应开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D装置中导管冒出的氢气纯度;
③装置C中苯的作用是将BaCl2溶液与空气隔离,防止H2SO3被氧化全;
④装置B中反应结束后,需再打开装置A中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赶尽装置中的SO2使其被D中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⑤一同学取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滴加的试剂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BD,
A、NaOH溶液    B、新制氯水    C、H2O2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⑥若D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SO4溶液,写出该溶液中的平衡方程式H2O?H+OH-、HSO3-?H++SO32-、HSO3-+H2O?H2SO3+OH-,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分析 (1)①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②二氧化硫、氧气、水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硫酸;
(2)①利用压强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B中充入氢气的目的是排出氧气对二氧化硫的干扰,所以装置B中反应开始前要检验氢气纯度;
③苯能隔绝氯化钡溶液和空气接触;
④二氧化硫有毒,用氢气将装置中二氧化硫排尽;
⑤滴加无色溶液,所以要排除有色溶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性物质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⑥NaHSO3溶液存在H2O的电离、NaHSO3的电离和水解三个平衡;溶液显酸性,电离大于水解,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和电离程度都较小,钠离子不水解,据此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解答 解:(1)①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亚硫酸钡能溶于稀盐酸,所以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二氧化硫、氧气、水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
故答案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
(2)①利用压强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其检验方法是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形成一段水柱,和试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形成一段水柱,和试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所以B中充入氢气的目的是排出氧气对二氧化硫的干扰,则装置B中反应开始前要检验氢气纯度,
故答案为:检验D装置中导管冒出的氢气纯度;
③苯密度比水小,在氯化钡溶液的上层,可以起到隔离空气的作用,故答案为:将BaCl2溶液与空气隔离,防止H2SO3被氧化;
④二氧化硫有毒,为了防止造成污染,在实验结束时要再次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让SO2全部被氢氧化钠吸收以防止污染,
故答案为:赶尽装置中的SO2使其被D中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⑤从实验结果看,应该加入的是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又因该溶液为无色,故为H2O2溶液,故选ABD;
⑥NaHSO3溶液存在H2O的电离、NaHSO3的电离和水解三个平衡,平衡方程式为H2O?H+OH-、HSO3-?H++SO32-、HSO3-+H2O?H2SO3+OH-
溶液显酸性,则c(H+)>c(OH-),电离大于水解,且水还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不水解,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HSO3-)>c(H+)>c(SO32-)>c(OH-),
故答案为:H2O?H+OH-、HSO3-?H++SO32-、HSO3-+H2O?H2SO3+OH-;c(Na+)>c(HSO3-)>c(H+)>c(SO32-)>c(OH-).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基本操作能力,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流程图中各个仪器作用及实验目的,难点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属于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
A.ZnC2水解生成乙烷B.Al4C3水解生成丙炔
C.Mg2C3水解生成丙炔D.Li2C2水解生成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B.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C.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排列
D.凡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海水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
(1)为降低能耗,海水淡化厂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使水在低于沸点的情况下沸腾,将蒸气冷凝而得到淡水,这里所指的一定方法是蒸馏.
(2)常温下,实验室用情性电术电解200 mL含足量NaC1溶液,若阴阳两极共得到44.8mL气体(标准状况),则所得溶液的pH为13(忽略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利用氯碱工业产物中的两种物质反应制备漂白液,此漂白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是NaClO.
(3)吹出法是常用的一种海水提溴技术,一般步骤是:
①先用氯气将海水中的Br氧化为Br2,该步骤称为氧化;
②再用空气吹出溴蒸气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
③最后经进一步转化得到溴单质.
写出步骤①、②的离子方程式①Cl2+2Br-=Br2+2Cl- ②Br2+2H2O+SO2═4H++2Br-+SO42-
(4)海水提镁的一方法中,是往海水里加入石灰乳获取Mg(OH)2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
(5)海水提镁的烘干步骤若直接加热MgC12•6H2O,往往得不MgC12.例如在235℃时MgC12•6H2O分解生成Mg(OH)C1、氯化氢和水蒸气,得到的盐酸质量分数可达28.9%.(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A、B、C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Al2O3、乙NaAlO2、丁AlCl3戊Al(OH)3
(2)写出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ⅢA族.
(3)写出甲→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A→乙+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按B、A、E、D、C依次增大.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ⅡA族
(2)甲物质的电子式是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 Al+2OH-+2H2O=2AlO2-+3H2
(4)用电子式表示A的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能与CO2反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装置与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图①所示装置做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实验
B.用装置②蒸干氯化镁溶液制MgCl2•6H2O
C.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滴定时不得用待测溶液润洗
D.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称取该有机物样品1.8g,在足量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g和2.64g.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