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已知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i(HF)>Ki(HCN).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CN和NaF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F-)>c(OH-)>c(HCN)>c(HF)B.c(F-)+c(HF)>c(CN-)+c(HCN)
C.c(OH-)>c(F-)>c(CN-)>c(H+D.c(OH-)>c(HF)>c(HCN)>c(H+

分析 电离常数Ki(HF)>Ki(HCN),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c(HCN)>c(HF),再根据水解反应CN-+H2O?HCN+OH-、F-+H2O?HF+OH-、H2O?H++OH-可知:c(OH-)>c(HCN)>c(HF);在盐溶液中,阴、阳离子为主要离子,故c(F-)>c(OH-)>c(HCN)>c(HF);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F-)+c(HF)=c(CN-)+c(HCN),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于电离常数Ki(HF)>Ki(HCN),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c(HCN)>c(HF),故D错误;
再根据水解反应CN-+H2O?HCN+OH-、F-+H2O?HF+OH-、H2O?H++OH-可知:c(OH-)>c(HCN)>c(HF);
在盐溶液中,阴、阳离子为主要离子,故c(F-)>c(OH-)>c(HCN)>c(HF),故A正确,C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F-)+c(HF)=c(CN-)+c(HCN),故B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为A,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酸性强弱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mol•L-1 MgSO4溶液和0.5mol•L-1 NH4HCO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 NH4HCO3溶液于1 000mL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将250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步骤4:放置1h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①配制0.5mol•L-1 MgSO4溶液500mL,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②步骤3中加氨水后的离子方程式Mg2++HCO3-+NH3•H2O+(n-1)H2O═MgCO3•nH2O+NH4+
(2)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图1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的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1中气球的作用是暂时储存CO2,有利于CO2被NaOH溶液吸收,且能保持装置中压强相对稳定;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完全;
③1.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CO2平均值为a mol,则n值为$\frac{1-84a}{18a}$(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3)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如图2.则合成的晶须中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生产部分化工产品的流程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E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且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2)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为聚氯乙烯.
(3)D是环状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②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 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所得澄清溶液可看作是Fe(NO33与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
①(a+b)×63g         ②(a+b)×189g
③(a+b)mol           ④(Vc-3a-$\frac{b}{3}$)mol.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3.6g H2O;E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C2H4O2
(2)A为一取代芳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条件分别是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浓硫酸、加热.
(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5)F存在于栀子香油中,其结构简式为
(6)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l:1的是 (填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1)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
①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
②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5:3,若有7.3gHCl被氧化,产生Cl2的质量为7.1g,转移电子0.2 mol.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的化学式SiO2
②以下物质中:①铜 ②蔗糖 ③熔化的KNO3④BaSO4⑤氯化镁溶液.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④(填编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
③已知反应3NaClO+NaI═3NaCl+NaIO3,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①A与D同主族,A形成的氢化物分子M与D形成的氢化物分子N都含有18个电子;②一定条件下,A、D分别和B形成的化合物X和Y具有相同的摩尔质量,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③A和C形成的化合物Z可形成原子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电子式为;Z的化学式为SiO2
(2)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按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Na>Si>S>O(用元素符号表示).
(3)化合物Y的水溶液pH>7,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S2-+H2O?HS-+OH-
(4)在M的溶液中通入N,可发生反应生成D的单质和A的另一种氢化物,试写出化学方程式H2O2+H2S=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  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结构简式为CH3CHO,
(2)写出反应②、⑥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反应中属取代反应的有④⑤⑥;(填写序号)
(4)反应①③(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碳酸钠的用途很广,可用做冶金、纺织、漂染等工业的基本原料.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世界最早工业生产碳酸钠的方法是路布兰(N.Leblanc)法.其流程如下:

(1)流程I的另一产物是HCl,流程Ⅱ的反应分步进行:a.Na2SO4+4C $\frac{\underline{\;1000℃\;}}{\;}$ Na2S+4CO↑;
b.Na2S与石灰石发生复分解反应,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4C+CaCO3$\frac{\underline{\;1000℃\;}}{\;}$Na2CO3+CaS+4CO↑.
Ⅱ.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 Solvay)用氨碱法生产碳酸钠.反应原理如下:

20℃时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H2O)-1
NaClNH4ClNaHCO3NH4HCO3Na2CO3
35.937.29.621.721.5
(2)氨碱法生成纯碱的原料是食盐、石灰石、NH3,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CO2、NH4Cl、NH3
(3)饱和NaCl溶液通NH3和CO2能生成NaHCO3的原因有:反应体系中NaHCO3溶解度最小,反应消耗水,NaHCO3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Ⅲ.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研究出联合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和氨碱法类似,但将制氨和制碱联合,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4)生产中需向分离出NaHCO3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通入NH3,在0~10℃(填温度范围)下析出NH4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