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粗盐中含CaCl2、MgCl2等杂质,写出精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2)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式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AC
A、Ba(OH)2  B、Ba(NO32  C、BaCl2
(3)电解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的气体是Cl2,检验该气体可使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现象是试纸变为蓝色.
(4)氯碱工厂生产的氯气和氢气可以进一步用于生产盐酸,主要过程如下:

其中关键的一步为氯气和氢气在燃烧管口燃烧生成HCl,氯气有毒,应采取的措施是先通H2,再通Cl2;通H2点燃后再通Cl2.合成盐酸厂要求合成气中的HCl的含量要大于97%,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否含量大于97%用100 mL刻度瓶收集满HCl气体,置于水中,水升至97 mL以上即认为符合要求.
(5)氯碱工厂生产的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制取“84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6)某同学欲证明盐酸与氯化氢气体性质不同,他分别向A、B、C三支洁净试管中各放入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往A试管内加入盐酸,试纸显红色,往B试管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蓝色.最后向C试管中加入物质H2O(填化学式),他之所以加入这种物质的理由是证明单独的氯化氢气体或水均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分析 由流程可知,粗盐加水化盐溶解后,加NaOH除去镁离子,加碳酸钠除去钙离子,精制后得到的沉渣为CaCO3、Mg(OH)2;精制后的食盐水电解生成NaOH、氢气、氯气,最后脱盐(NaCl等)得到高浓度的NaOH溶液,
(1)工业食盐中含有较多的Ca2+、Mg2+杂质,可以用试剂NaOH、Na2CO3除去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2)如果含有SO42-,则可加Ba2+形成BaSO4白色沉淀;由于不能引进其他阴离子,所以钡试剂只能用BaCl2或Ba(OH)2;为了有效除去Mg2+、Ca2+和SO42-,必须先加钡试剂或NaOH,最后加入Na2CO3溶液,如果先加入Na2CO3溶液,后加BaCl2或Ba(OH)2,则多余Ba2+无法除去;
(3)电解NaCl溶液时,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阳极),Cl-失去电子生成Cl2:2Cl--2e-=Cl2;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消耗H+,产生OH-,所以附近的pH上升;检验氯气通常使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溶液;
(4)氯气有毒,为保证氯气完全反应,氢气应过量,据此判断解答;氯化氢易溶于水,据此设计实验分析是否含量大于97%;
(5)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6)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从微观上对比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构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氯化氢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构成水的基本粒子是水分子.所以,构成盐酸溶液的基本粒子是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其中氢离子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石蕊试纸有两种,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常用于测定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氯化氢既不属于酸也不属于碱,不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工业食盐中含有较多的Ca2+、Mg2+杂质,可以用试剂NaOH、Na2CO3除去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2)除去粗盐中的SO42-,可加Ba2+形成BaSO4白色沉淀,由于不能引进其他阴离子,所以钡试剂只能用BaCl2或Ba(OH)2,故AC正确,
故答案为:AC;
(3)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电解池中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2Cl--2e-=Cl2,电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氯气能够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现象是试纸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Cl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 蓝;
(4)氯气有毒,为保证氯气完全反应,应该先通入氢气,再通入氯气,通入氯气前应先点燃氢气,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验证的方法是:取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瓶,收集一瓶合成气,倒放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进行粗略估计,用100 mL刻度瓶收集满HCl气体,置于水中,水升至97 mL以上即认为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先通H2,再通Cl2;通H2点燃后再通Cl2;用100 mL刻度瓶收集满HCl气体,置于水中,水升至97 mL以上即认为符合要求;
(5)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6)盐酸是一种酸,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氯化氢既不属于酸也不属于碱,不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仍为蓝色;
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氯化氢气体和水能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呢?通过B试管中实验已经排除了单独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单独的水也不能使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向C试管中单独加入水进行试验,水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红;蓝;H2O;证明单独的氯化氢气体或水均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点评 本题考查氯碱工业,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电解原理、粗盐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应用、实验设计等知识,明确发生的离子反应及电解反应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及试剂的添加顺序和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关下列反应前后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粒投入100mL稀盐酸中,溶液质量减轻
B.加热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固体质量减轻
C.铁钉放入氯化铜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大
D.光照新制氯水,溶液的颜色变浅,酸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以FeBr2溶液为原料回收溴,并制取铁红,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

请回答:
(1)a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
(2)热空气的作用是从溶液中吹出溴蒸气.
(3)b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frac{\underline{\;\;△\;\;}}{\;}$2MgO                        ②3Mg+N2$\frac{\underline{\;\;△\;\;}}{\;}$Mg3N2
③2Mg+CO2$\frac{\underline{\;\;△\;\;}}{\;}$2MgO+C                  ④Mg+H2O$\frac{\underline{\;\;△\;\;}}{\;}$MgO+H2
⑤Mg3N2+6H2O$\frac{\underline{\;\;△\;\;}}{\;}$3Mg(OH)2↓+2NH3↑   
所需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铜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i→j→h→g→d→c→k→l→a→b.
(2)装置B的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装置C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装置E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3)通气后,能否同时点燃A、E装置的酒精灯?(填“能、不能”)不能,原因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S2Cl2是工业上常用的硫化剂,实验室利用反应:CS2+3Cl2=CCl4+S2Cl2来制备S2Cl2,反应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已知:S2Cl2易与水反应.
下列是几种物质的熔沸点.
物质沸点/℃熔点/℃
CS247-109
CCl477-23
S2Cl2137-77
(1)写出装置A中制备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装置B中盛放试剂的作用是吸收Cl2中的HCl气体; 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3)D装置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温度易控制; 反应结束后,从D装置锥形瓶内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物S2Cl2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4)装置E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S2Cl2易与水反应,有淡黄色沉淀生成,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2Cl2+2H2O=3S↓+SO2↑+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硫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稀释浓H2SO4时,将水慢慢倒入浓H2SO4中,并不断搅拌(  )
A.只有②④⑥B.只有③④⑥C.只有①③⑤D.只有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C.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含有下列离子的五种溶液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Fe2+;(填离子符号,下同)
(2)加入过量NaOH溶液无沉淀的是Al3+
(3)加铁粉溶液质量增重的是Fe3+,溶液质量减轻的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机物M、N、Q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N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Q的名称为异丙烷
D.M、N、Q均能与Br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