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准确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分析 A.滴定管使用必须用NaOH标准液润洗;
B.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
D.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

解答 解:A.滴定管使用必须用NaOH标准液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A错误;
B.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故B正确;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故C错误;
D.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为2015年广东高考题,侧重中和滴定实验的考查,把握中和滴定原理、仪器的使用、误差分析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强酸溶液的PH=a,某强碱溶液的PH=b,已知a+b=12,酸碱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的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  )
A.V(酸)=102 V(碱)B.V(碱)=102 V(酸)C.V(酸)=2 V(碱)D.V(碱)=2 V(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有0.3mol的BaSO4沉淀.每次用1L饱和Na2CO3溶液(浓度为1.7mol•L-1)处理,若使BaSO4中的SO42-全部转化到溶液中,需要反复处理5次.[提示:BaSO4(s)+CO32-(aq)?BaCO3(s)+SO42-(aq);ksp(BaSO4)=1.07×10-10、Ksp(BaCO3)=2.58×1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个体小煤矿经常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因此在矿井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而且要随时检查瓦斯的体积分数,如果空气中含甲烷5%~15%,运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发生最强烈爆炸时空气中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
A.5%B.9.1%C.10.5%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的官能团为-COOH;在0.1mol/L该酸的水溶液中就1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ACG.

(2)按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出现白烟,原因是A瓶压强比B瓶大,氯化氢进入B瓶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烧瓶中的液体倒吸入B瓶,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固体NH4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调控温度)
  ①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溶液)/ml   
1100   
2100   
③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frac{1{0}^{-Y}×0.1×53.5}{m}×100%$(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无现象假设一成立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生成白色沉淀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SO2+2H2O+2NO3-=2NO+4H++3SO42-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小于(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一) 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0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 反映溶液中c(I-)的变化,部分数据如表:
V(AgNO3)/mL15.0019.0019.8019.9820.0020.0221.0023.0025.00
E/mV-225-200-150-10050.0175275300325
实验(二) 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
(1)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坩埚,仪器B500mL容量瓶.
(2)①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滴定曲线:

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0.635%%.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④实验(二) 中操作Z的名称是过滤.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碘单质易升华,会导致碘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