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流程可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加入硫酸酸浸过滤得到浸出液调节溶液pH,FeS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2+,然后过滤得到滤渣是MnO2,向滤液中加入软锰矿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15MnO2+28H+=2Fe3++14H2O+15Mn2++4SO42,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u2+、Ca2+等杂质,加入硫化铵和氟化铵,除去Cu2+、Ca2+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和氨水沉锰,生成MnCO3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含有MnCO3,通过洗涤、烘干得到MnCO3晶体,
(1)根据Ksp(CaF2)和c(F-),写出溶度积常数表达式求算钙离子浓度;
(2)根据沉锰的图象可知,pH越大得到的MnCO3的产率越高,且需要的时间越短,且在pH=7时,有更好的效果;
(3)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只需将沉淀析出的MnCO3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碳酸锰;
(4)n(C2O42-)=2.68g÷134g/mol=0.02mol;
滴定250mL稀释后溶液,消耗n(MnO4-)=0.0200mol/L×0.0200L×10=0.00400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n(MnO2)×2+0.00400mol×5=0.0200mol×2,
n(MnO2)=0.0100mol,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其质量分数.
解答 解:由流程可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加入硫酸酸浸过滤得到浸出液调节溶液pH,FeS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2+,然后过滤得到滤渣是MnO2,向滤液中加入软锰矿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15MnO2+28H+=2Fe3++14H2O+15Mn2++4SO42,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u2+、Ca2+等杂质,加入硫化铵和氟化铵,除去Cu2+、Ca2+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和氨水沉锰,生成MnCO3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含有MnCO3,通过洗涤、烘干得到MnCO3晶体,
(1)已知Ksp(CaF2))=1.46×10-10,c(F-)=0.01 mol•L-1 ,则c(Ca2+)=$\frac{{K}_{sp}}{{c}^{2}({F}^{-})}$=$\frac{1.46×1{0}^{-10}}{0.0{1}^{2}}$mol/L=1.46×10-6mol•L-1,
故答案为:1.46×10-6 mol/L;
(2)从沉锰的图象可以看出,在已给的几个pH值条件下,pH越大得到的MnCO3的产率越高,且需要的时间越短,且在pH=7时,有更好的效果,因此结论是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故答案为:pH等于7.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MnCO3的产率最高;
(3)从沉锰工序中得到纯净MnCO3的操作方法是:过滤、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用乙醇洗去水分,低温干燥防止碳酸锰分解,
故答案为:先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低温干燥(或低于100℃干燥);
(4)n(C2O42-)=2.68g÷134g/mol=0.02mol;
滴定250mL稀释后溶液,消耗n(MnO4-)=0.0200mol/L×0.0200L×10=0.00400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n(MnO2)×2+0.00400mol×5=0.0200mol×2,
n(MnO2)=0.0100mol,
二氧化锰质量分数=$\frac{0.0100mol×87g/mol}{1.20g}$×100%=72.5%,
故答案为:72.5%.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涉及方程式的计算、溶度积常数计算、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图象分析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难点是(4)题计算,注意转移电子守恒的应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Al(OH)3 |
开始沉淀 | 2.3 | 7.5 | 3.4 |
完全沉淀 | 3.2 | 9.7 | 4.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下,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0 kJ/mol | |
B. | 相同质量的丙烷和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 | |
C. | 常温下,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 | |
D. | 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 |
B. | SiO2(s)+2C(s)=Si(s)+2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 |
C. | 常温下,NH4Cl溶液加水稀释,$\frac{{c(N{H_3}•{H_2}O)•c({H^+})}}{{c(N{H_4}^+)}}$增大 | |
D. | C(s)+H2O(g)?CO(g)+H2(g)(△H>0),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次数 | V(NaOH) | V (HCl)/mL | c(NaOH) | ||
ml | 初读数 | 终读数 | 体积 | mol/L | |
1 | 16.02 | 0.00 | 16.69 | 16.69 | 0.1042 |
2 | 16.71 | 0.00 | 17.90 | 17.90 | |
3 | 19.52 | 0.00 | 20.79 | 20.79 | 0.1065 |
4 | 14.99 | 0.00 | 16.02 | 16.02 | 0.10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①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②利用植物油隔绝空气 |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 浓度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 |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①(填试剂名称)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