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所欲检测一合金的成分,特做如下实验:取该合金64克,与足量的氯气完全反应,消耗氯气71克,则合金的组成可能是
A、Cu Zn B、Na Zn C、Fe Ca D、Cu C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江苏省高一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取含有 0.02 mol 的硫酸溶液,先投入0.24 g 镁粉,再滴入NaOH 溶液,当使溶液中的镁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时, 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
A.0.02 mol B.0.03 mol C.0.04 mol D.0.0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江苏省高二12月月考化学(必修)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量的Fe粉与少量的氯气反应可得到氯化亚铁固体
B.Cu、Mg、Al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氢气
C.铁粉中混有铝粉既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也可以用过量盐酸 充分反应过滤除去
D.常温下,铝制品用浓硫酸或浓硝酸处理表面钝化,可耐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吉林省松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1分)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Fe和H2SO4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在烧瓶中加入浓硫酸。
②将提拉式铁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后停止的现象。
③加热烧瓶至有大量气体 产生时停止加热,品红溶液颜色褪去,烧瓶中溶液变为棕黄色。
④一段时间后KMnO4溶液颜色不再变浅,但NaOH 溶液中仍有气体放出,在导管口处可点燃此气体,烧瓶中液体变为浅绿色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由步骤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步骤③中,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写出步骤④中,使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可能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KMnO4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
(5)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Fe2+ (答操作和现象)
(6)若在反应中铁丝质量减少a克,并收集到bL可燃性气体(标准状况下假设无体积损失),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的质量是 (用含a、b数学表达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吉林省松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 mol D.混合气体中含NO21.1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吉林省松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判断 |
A |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 NaHCO3可与盐酸反应 | Ⅰ对,Ⅱ对,有 |
B |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 Ⅰ对,Ⅱ错,无 |
C |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 Ⅰ对,Ⅱ对,有 |
D | Al(OH)3胶体有吸附性 |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 Ⅰ对,Ⅱ对,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且无空轨道;X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Y相同,但还有空轨道;W、Z的原子序数相差10,且Z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低。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W ,X ,Y ,Z 。
(2)XW4分子中,中心原子属于 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根据电子云重叠方式的不同,分子里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为 。
(3)写出Y原子价层电子的排布图
(4)X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 <K<Rb B.Si<P <Cl
C.O<S<Cl D.N <P<A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且产物中兼有气体、液体、固体的是
A.石油的分馏 B.石油的裂解
C.煤的干馏 D.煤的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