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一定条件,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线中电子转移方向为C到A
B.阳极生成2.8mol气体时,转移电子为11.2mol
C.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
D.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64.3%(η=$\frac{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

分析 A、根据图知,苯中的碳得电子生成环己烷,则D作阴极,E作阳极,所以A是分解、B是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B、根据阳极反应,结合阳极生成2.8mol气体时,来计算转移电子的量;
C、该实验的目的是储氢,所以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生产目标产物,阴极上苯得电子和氢离子生成环己烷;
D、阳极上生成氧气,同时生成氢离子,阴极上苯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环己烷,苯参加反应需要电子的物质的量与总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电流效率η.

解答 额:A、根据图知,苯中的碳得电子生成环己烷,则D作阴极,E作阳极,所以A是分解、B是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所以电子从A流向D,故A错误;
B、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阳极上生成2.8mol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8mol×4=11.2mol,故B正确;
C、该实验的目的是储氢,所以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生产目标产物,阴极上苯得电子和氢离子生成环己烷,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故C正确;
D、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阳极上生成2.8mol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8mol×4=11.2mol,生成1mol氧气时生成2mol氢气,则生成2.8mol氧气时同时生成5.6mol氢气,设参加反应的苯的物质的量是x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3xmol,剩余苯的物质的量为10mol×24%-xmol,反应后苯的含量$\frac{10mol×24%-x}{10mol-3xmol+5.6mol}$×100%=10%,x=1.2,苯转化为环己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6=7.2mol,则 $\frac{7.2mol}{11.2mol}$×100%=64.3%,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电解池原理等知识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电解原理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难点是D,注意:10mol×(24%-10%)不是参加反应的苯的物质的量,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10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 2mol•L-1  KCl溶液B.75mL 0.5mol•L-1CaCl2溶液
C.150mL 1mol•L-1  NaCl溶液D.75mL 1mol•L-1Al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化工生产中常用MnS做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nS的Ksp大于CuS的Ksp
②达到平衡时c(Mn2+)=c(Cu2+
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溶液中c(Cu2+)、c(Mn2+)保持不变
④该反应平衡常数K=$\frac{{K}_{sp}(MnS)}{{K}_{SP}(CuS)}$.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化工原料,化学式用mCu(OH)2•nCuCO3表示.实验室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
Ⅰ.用废铜屑制硫酸铜
方案1:将浓硫酸加入盛有废铜屑的大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
方案2:将废铜屑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残留固体溶于稀硫酸.
Ⅱ.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流程如下:
CuSO4和Na2CO3混合液$→_{①}^{加热到70℃}$$→_{②}^{NaOH溶液,调pH=8.5}$$→_{③}^{过滤}$$→_{④}^{洗涤,烘干}$碱式碳酸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硫酸铜的最佳方案为方案2(选填“方案1”或“方案2”),原因是方案2无染污,且节约原料.
(2)步骤①的加热方法为水浴加热;步骤③过滤后,滤液中有SO${\;}_{4}^{2-}$,检验SO${\;}_{4}^{2-}$的方法是取滤液少许,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
(3)步骤④洗涤的目的是除去产品表面杂质.
(4)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方法1:灼烧法.取34.6g mCu(OH)2•nCuCO3,在硬质试管中灼烧,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足量的碱石灰中,完全吸收后浓硫酸增重1.8g,碱石灰增重8.8g.
方法2:还原法.取一定量mCu(OH)2•nCuCO3在氢气中加强热,测反应后残留固体的质量.
①利用方法1的数据推算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OH)2•2CuCO3
②配平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
mCu(OH)2•nCuCO3+(m+n)H2 $\frac{\underline{\;\;△\;\;}}{\;}$(m+n)Cu+nCO2+(2m+n)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面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有(  )
①羟基的电子式:[H]-
②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O-Cl
③乙烯的最简式(实验式):CH2=CH2
④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6}$O
⑤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⑥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A.2个B.3个C.4个D.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钙与镁同主族,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
(2)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化学式为CaF2
(3)配平用钙线氧脱鳞的化学方程式:
2P+5FeO+3CaO $\frac{\underline{\;高温\;}}{\;}$1Ca3(PO42+5Fe;
(4)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加入过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检测Mn+的方法是Fe3++3SCN-═Fe(SCN)3
(5)某溶液中含有Cl-、SO42-,可能含有Na+、Fe2+或其中一种.验证Cl-、SO42-的方法是C
A.先加BaCl2溶液,等沉淀后,再加AgNO3溶液
B.先加AgNO3溶液,等沉淀后,再加BaCl2溶液
C.先加Ba(NO32溶液,等沉淀后,再加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加热固体NH4Al(SO42•12H2O时,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点物质为NH4Al(SO42,B点物质为Al2(SO4)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t℃的过程变化是物理变化
B.C点物质是工业上冶炼铝的原料
C.A→B反应中生成物只有Al2(SO43和NH3两种
D.Al2(SO43能够净水,其原理为:Al3++3OH?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彼此间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
A.8和11B.8和12C.15和17D.12和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