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
(2)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3H2(g)?CH3OH(g)+H2O(g)△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②取一定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加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的△H<0 (填“>”、“<”或“=”).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K(填“>”、“<”或“=”).
(3)以CO2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①工业上尿素[CO(NH22]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发生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为2NH3+CO2 $\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NH22+H2O.
②用硫酸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CO2在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请写出该电极反应的方程式为CO2+8e-+8H+=CH4+2H2O.

分析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①-②×3得到Fe2O3(s)+3CO(g)=2Fe(s)+3CO2(g)和反应焓变;
(2)①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概念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常数=$\frac{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②由图可知最高点反应到达平衡,到达平衡后,温度越高,φ(CH3OH)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据此判断;
③由图象分析先拐先平,温度高T先达到平衡则T>T,纵轴是甲醇的物质的量,温度越高,甲醇越少,平衡逆向进行分析判断;
(3)①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写出,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生成物是尿素[CO(NH22]和水;
②根据原电池原理,C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甲烷,注意电解质溶液为酸性.

解答 解:(1)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3得到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
故答案为: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
(2)①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所以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故答案为:$\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②由图可知最高点反应到达平衡,达平衡后,温度越高,φ(CH3OH)越小,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吸热方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
故答案为:<;
③由图2可知,温度T<T,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K>K
故答案为:>;
(3)①根据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生成物是尿素[CO(NH22]和水,化学反应式为2NH3+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NH22+H2O,
故答案为:2NH3+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NH22+H2O;
②C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甲烷,考虑电解质为硫酸,所以甲烷中氢来源为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1mol二氧化碳变成甲烷得到8mol电子,故电极反应为:CO2+8e-+8H+=CH4+2H2O,
故答案为:CO2+8e-+8H+=CH4+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理解、转化率的计算及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分析图象时,要考虑先拐先平衡的原则,则反应条件为温度高或压强大,写电极反应式一定要考虑介质的参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配制并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取冰醋酸配制250mL 0.2mol•L-1的醋酸溶液,用0.2mol•L-1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配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 0.2mol•L-1醋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
(2)为标定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0mol.L-1的NaOH溶液对20.00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1234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20.0520.0018.8019.95
则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0.2000mol•L-1.(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10.00100.01000.02000.10000.2000
pH3.883.383.232.882.73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0.0100mol•L-1醋酸的pH大于2或醋酸稀释10倍时,pH的变化值小于1.
(2)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XeF4B.SF6C.CCl4D.B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分子中,各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正确的是(  )
A.NH3   平面三角形   sp3杂化B.CCl4   正四面体  sp3杂化
C.H2O   V形    sp2杂化D.CO32-   三角锥形   sp3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F<Mg<KB.稳定性:PH3>H2S>NH3
C.酸性:H3PO4<H2SO4<HClO4D.碱性:Al(OH)3<Mg(OH)2<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A、B两元素为同一周期ⅡA族和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1 ②x+8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
A.①②③④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铝热反应是铝的一个重要性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在如图1实验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冷却后得到“铁块”混合物.

(1)取反应后的“铁块”研碎取样称量,加入如图2装置滴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量生成气体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量样品中铝的百分含量(填物质名称).
②量气管的量具部分是一个中学实验常见量具改装而成,该仪器的名称为碱式滴定管.
③量气管在读数时调节左右管液面相平之前的步骤是恢复到室温.
④装置中使用带平衡管的滴液漏斗代替普通分液漏斗,除了可以平衡压强让液体顺利滴入锥形瓶之外还可以起到降低实验误差的作用.如果装置使用分液漏斗,测量出的该物质百分含量将会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2)另称取“铁块”样品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铁块”的成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Fe2+Fe3+Al3+Mg2+
开始沉淀时的pH7.52.84.29.6
沉淀完全时的pH9.04.0511
①试剂A应选择C,试剂B应选择D.(填序号)
A.稀盐酸  B.氧化铁  C.H2O2溶液  D.氨水  E.MgCO3固体
②灼烧完全的标志是前后两次灼烧质量相差不大于0.1g.
③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g,则该“铁块”中铁的百分含量是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预测第八周期的最终的未知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是(  )
A.168B.170C.176D.1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下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加热蒸干后能观察到固体物质的是(  )
A.盐酸B.氨水C.Na2SO4溶液D.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