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
B.在t1~(t1+10)s时,v(A)=v(B)=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
D.0~t1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frac{0.2}{{t}_{1}}$mol/(L•s)

分析 A.根据图知,在t1s时各物质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参加反应的△c(A)=(0.8-0.2)mol/L=0.6mol/L,A的转化率=$\frac{参加反应的n(A)}{A的初始n(A)}×100%$;
B.在t1~(t1+10)s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但不等于0;
C.根据图知,在t1s时各物质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参加反应的△c(A)=(0.8-0.2)mol/L=0.6mol/L,△c(B)=(0.5-0.3)mol/L=0.2mol/L,△c(C)=(0.4-0)mol/L=0.4mol/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A、B、C的计量数之比=0.6mol/L:0.2mol/L:0.4mol/L=3:1:2;
D.0~t1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frac{△c}{△t}$.

解答 解:A.根据图知,在t1s时各物质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参加反应的△c(A)=(0.8-0.2)mol/L=0.6mol/L,A的转化率=$\frac{参加反应的n(A)}{A的初始n(A)}×100%$=$\frac{0.6mol}{0.8mol}×100%$=75%,
故A错误;
B.在t1~(t1+10)s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但不等于0,所以v(A)=3v(B),故B错误;
C.根据图知,在t1s时各物质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A)=(0.8-0.2)mol/L=0.6mol/L,△c(B)=(0.5-0.3)mol/L=0.2mol/L,△c(C)=(0.4-0)mol/L=0.4mol/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A、B、C的计量数之比=0.6mol/L:0.2mol/L:0.4mol/L=3:1:2,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3A+B?2C,故C正确;
D.0~t1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frac{△c}{△t}$=$\frac{0.6mol/L}{{t}_{1}s}$=$\frac{0.6}{{t}_{1}}$mol/(L•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及计算能力,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处于动态平衡,易错选项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称取粗盐$→_{①}^{溶解}$$→_{②}^{BaCl_{2}}$$→_{③}^{NaOH}$$→_{④}^{NaCO_{3}}$$→_{⑤}^{过滤}$滤液$→_{⑥}^{适量盐酸}$$→_{⑦}^{蒸发、结晶、烘干}$精盐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用试管取少量第②步操作后的上层清液,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3.实验室需要500ml 0.2mol/L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
①把称好的NaCl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5.9克.
③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⑥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步骤中要称量的NaCl固体为5.9克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②①③⑤④⑥.
(3)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mL ②250mL ③500mL ④1000mL,本实验选用③(填序号).
(4)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以外还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
4.配制NaCl溶液时,若出现下列操作,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OH固体时,物码倒置(1克以下用游码)偏低
②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⑤偏低 ③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水无影响
④某同学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偏高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拿胶头滴管又加入蒸馏水使液体凹液面再次与刻度线相切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工业合成氨与制备HNO3一般可连续生产,其流程如图:

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3H2 $\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上述尾气中的NO一定条件下可与氨气反应转化为氮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5N2+6H2O.
②某同学在实验室蒸馏含有Mg(NO32的稀硝酸制取浓硝酸,除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方法验证Fe2+的某些性质.
(1)在实验前,依据Fe2+的还原性,填写了如表.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新割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振荡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黄 Fe2++NO3-+2H+=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但试管中溶液颜色却变为深棕色.
(2)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两只试管中,一只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变红,则溶液中含有Fe3+;另一只试管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Fe2+
(3)该小组讨论认为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铁的某一种离子发生反应引起的.
提出猜想:
ⅰ.NO2与Fe2+发生反应ⅱ.NO2 与Fe3+发生反应
ⅲ.NO与Fe2+发生反应ⅳ.NO与Fe3+发生反应
(4)该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步骤 操作及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 关闭k、b,打开a,开始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溶液深棕色由Fe2+与NO或NO2反应而的得到
 ② 停止甲中反应,打开k、b,关闭a,持续通入N2一段时间 该操作的目的排净乙装置及导气管中的NO2
 ③ 更换新的丙、丁装置,再通一段时间N2后关闭k,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①中相同 乙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5)结合实验猜想,得出结论:
溶液呈深棕色的原因:肯定成立的是猜想ⅲ;不确定的是猜想i,有待后续实验进一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C.在该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发生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H-H键和O-O键都要吸收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 mol H2O和1 mol H2的体积都约为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2-;Fe2(SO43=2Fe3++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现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100mL1mol•L-1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B.把称量的NaOH固体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D.沿着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中为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装置.

(1)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为了验证反应产物,C、D、E分别应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需要验证反应中的所有产物,缺少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