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26.2 26.0 26.1 30.1 
4.0
27.0 27.4 27.2 33.3 
25.9 25.9 25.9 29.8 
26.4 26.2 26.3 30.4 
②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比57.3kJ/mol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cd.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分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①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
②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测得的热量偏小;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

解答 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①4次温度差分别为:4.0℃,6.1℃,3.9℃,4.1℃,第2组舍去,温度差平均值=$\frac{4.0℃+3.9℃+4.1℃}{3}$=4.0℃,
故答案为:4.0;
②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故c正确;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测定,题目难度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Ⅰ、高纯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4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图甲)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搅拌,通入 SO2和N2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SO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MnO2+H2SO3=MnSO4+H2O).

①石灰乳作用: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②若实验中将N2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Mn2+、SO4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右图乙.导致溶液中Mn2+、SO4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氧气和亚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 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请补充由(1)制得的MnSO4溶液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边搅拌边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并控制溶液pH<7.7;
②过滤,并用水洗涤2-3次;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除去;      
④用少量乙醇洗涤;          
⑤低于100℃干燥.
Ⅱ、锌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有Zn、Al、Cu、Si等元素.实验室测定其中Cu含量的步骤如下:①称取该合金样品1.1g,用HCl和H2O2溶解后,煮沸除去过量H2O2,过滤,滤液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用移液管移取50.00mL滤液于250mL碘量瓶中,控制溶液的pH=3~4,加入过量KI溶液(生成CuI和I2)和指示剂,用0.011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至终点(反应:I2+2S2O32-=2I-+S4O62-),消耗Na2S2O3溶液6.45mL.
(1)判断步骤②滴定终点的方法是当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由蓝色突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2)计算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2.0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密闭容器中,将起始浓度均为2mol/L的CO和H2O混合加热到400℃,发生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浓度为0.5mol/L,则:
(1)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75%;该反应在该温度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9.
(2)在相同的条件下,如果H2O和CO的起始浓度变为4mol/L,则CO的转化率为75%.
(3)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则该反应的△H< 0(填>,<,=)
(4)改变起始条件,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上述反应,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min)
(5)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t℃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COH2OCO2H2
00.2000.30000
20.1380.2380.0620.062
3C1C2C3C3
4C1C2C3C3
50.1160.2160.0840.104
60.0960.2660.104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C1数值大于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D(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氢化铝锂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强还原剂,合成LiAlH4的一种方法如下:
步骤Ⅰ.在N2保护下将块状的LiH粉碎成细小颗粒.
步骤Ⅱ.在如图所示三口烧瓶中加入23.5g LiH和200mL无水乙醚制成悬浊液,在强烈 的搅拌下滴加入71.2g的三氯化铝乙醚溶液300mL.AlCl3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直至反应终止,静置片刻.
步骤Ⅲ.用N2气将烧瓶中的反应物压出,抽滤,将澄清的滤液蒸发至黏稠状,减压蒸馏、得氢化铝锂.
(1)步骤Ⅰ.需在N2气氛中粉碎LiH,其目的是防止LiH与O2反应着火燃烧.
(2)步骤Ⅱ.强烈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步骤Ⅲ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除去残余的乙醚.
(3)抽滤时用到的硅酸盐质仪器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写名称).
(4)步骤Ⅱ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4LiH $\frac{\underline{\;乙醇\;}}{\;}$LiAlH4+3LiCl.
(5)步骤Ⅲ.证明最后固体产物不含乙醚或不含乙醚合物所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b、c、d、e、f各代表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0
1aⅡAⅢAⅣAVAⅥAVⅡA
2bcd
3ef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由b元素和a(填字母)元素组成的;
(2)e的元素符号是Na;
(3)b、c、d、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填减弱或增强);
(4)a元素和f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己知金属钾投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运输金属钾的包装箱应贴有的图标是(  )
A.
易燃液体
B.
遇湿易燃物品
C.
氧化剂
D.
腐蚀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2CrO42-+2H+  K2Cr2O7为橙色,K2 CrO4为黄色.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如表步骤操作.
编号12
步骤滴加3~10滴浓硫酸滴加10~20滴6mol/LNaOH溶液
回答:(1)本实验除试管外还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
(2)1号实验的现象是:溶液橙色加深;结论是: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3)2号实验的现象是:溶液黄色加深;结论是: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  )
A.蔗糖溶液B.盐酸溶液C.二氧化碳气体D.氯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2CO3的溶解性比NaHCO3
B.SiO2与酸、碱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C.FeCl3溶液制作铜质印刷线路板的离子反应为2Fe3++Cu═2Fe2++Cu2+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