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如图1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③④⑤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H2S (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②含有12个中子的核素的化学符号2311Na
(3)M、N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SO3-═SO2↑+H2O.
(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①~⑤的元素,有的不是,不是①~⑤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X、Y、Z和①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2﹕4﹕1﹕8,该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5)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部排列在内,图2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则该图的A位置包含11(填数字)种元素.C位置中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金属元素是(填“是”或“否”).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O、④为S、⑤为F.
(1)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2)②为Na,核素的化学符号AZX中左上角A为质量数,左下角Z为质子数,X为元素符号,且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M、N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为NaHSO3与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与水;
(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假设Y、Z、W处于同一周期,根据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设为x-1、x、x+1,则x-1+x+x+1=17,x为分数,不合理,假设不成立,三者不能处于同一周期,处于不同周期的Y、Z、W两两相邻,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有:,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若为第一种情况,则有x+x+1+x+1=17,解得x=5,X、Y、Z对应的三种元素分别为N,O,S;若为第二种情况,则有x+x+x+1=17,x为分数,不合理;
(5)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而表中共有8个纵行,故A位置包含11种元素;C位于第六周期全部为金属元素.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O、④为S、⑤为F.
(1)非金属性F>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F>H2O>H2S,
故答案为:HF>H2O>H2S;
(2)②为Na,含有12个中子的核素的化学符号是:2311Na,
故答案为:2311Na;
(3)M、N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为NaHSO3与NaHSO4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HSO3-═SO2↑+H2O,
故答案为:H++HSO3-═SO2↑+H2O;
(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假设Y、Z、W处于同一周期,根据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设为x-1、x、x+1,则x-1+x+x+1=17,x为分数,不合理,假设不成立,三者不能处于同一周期,处于不同周期的Y、Z、W两两相邻,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有:,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若为第一种情况,则有x+x+1+x+1=17,解得x=5,X、Y、Z对应的三种元素分别为N,O,S;若为第二种情况,则有x+x+x+1=17,x为分数,不合理,其中N元素不属于表中①~⑤中的元素,其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X、Y、Z和①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2﹕4﹕1﹕8,该化合物为(NH42SO4,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离子键、共价键;
(5)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而表中共有8个纵行,第四周期除A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故A位置包含11种元素;C位于第六周期全部为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11;是.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中关键是确定元素X、Y、Z的可能位置,利用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推断,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为电池负极,甲醛被氧化
B.a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不变
D.当电路中转移1×10-4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为0.7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硼(B)元素有2种天然核素:10B和11B,又知硼(B)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则硼元素中11B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A.20%B.略大于20%C.略小于20%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 验目的实验操作
A.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B.除去溴水中的少量溴化钠加入乙醇,震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C.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取少量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淡黄色沉淀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于下列四幅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盐酸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有关曲线,图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 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3CH3→CH2=CH2 (g)+H2(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表所示
阳离子Ag+、Na+
阴离子NO3-、SO42-、Cl-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B、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54克.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图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N为电源的正极
(2)计算电极f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8L.
(3)写出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NO3+2H2O$\frac{\underline{\;电解\;}}{\;}$4Ag+O2↑+4HNO3
(4)若电解后甲溶液的体积为5 L,则该溶液的pH为13.
(5)要使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加入4.5 gH2O.(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甲的原子半径大于乙的原子半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甲、乙处于同一周期
B.它们中有一种元素位于第ⅥA族
C.乙的最高价氧化物与甲的单质反应是吸热反应
D.简单甲离子的电子式为: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底石城考石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的说法正中,正确的是C
A.碳-14属于新型元素的原子         B.碳-14原子的质子数为8
C.碳-1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         D.碳-14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铝粉有氢气生成的溶液中:Mg2+,Cl-,NO3-,K+
B.常温下,c(H+)=0.1 mol/L的溶液中:Na+,AlO2-、S2-、SO32-
C.含有0.1 mol/LHCO3-的溶液:Na+,Fe3+,NO3-,SCN-
D.$\frac{{K}_{w}}{c({H}^{+})}$=0.1 mol/L的溶液:Na+,K+,CO3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