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多,3mol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量,写出反应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把甲烷燃烧设计成原电池能量利用率更高,该燃料电池中,使用铂作电极,K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通入甲烷燃气的一极为负极,该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2)已知高锰酸钾与重铬酸钾(K2Cr2O7)都是化学中常用的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而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加水稀释,溶液变黄色,试从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关系解释原因加水稀释Q=$\frac{c(C{r}_{2}{O}_{7}^{2-})}{{c}^{2}(Cr{O}_{4}^{2-}){c}^{2}({H}^{+})}$>K,平衡逆向移动
(3)判断:①SiC,②CO2,③Br2,④KCl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①④③②(序号)
(4)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和B,反应到达平衡.能说明反应2A(l)+B(g)?C(l)+2D(l)达平衡状态的是BC
A.v(A)=2v(B)
B.恒容容器中,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C.恒容容器中,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恒容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分析 (1)3mol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量,所以1mol放出热量为:$\frac{2670.9kJ}{3}$=890.3kJ;燃料作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2)加水稀释,向离子浓度大的方向移动;加水稀释Q=$\frac{c(C{r}_{2}{O}_{7}^{2-})}{{c}^{2}(Cr{O}_{4}^{2-}){c}^{2}({H}^{+})}$>K,平衡逆向移动;
(3)一般说来原子晶体的熔点大于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大于分子晶体,结合常温下的状态判断二氧化碳和溴的熔点;
(4)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1)3mol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量,所以1mol放出热量为:$\frac{2670.9kJ}{3}$=890.3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通入甲烷燃气的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负极;CH4+10OH--8e-=CO32-+7H2O;
(2)加水稀释,向离子浓度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黄色;加水稀释Q=$\frac{c(C{r}_{2}{O}_{7}^{2-})}{{c}^{2}(Cr{O}_{4}^{2-}){c}^{2}({H}^{+})}$>K,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黄;加水稀释Q=$\frac{c(C{r}_{2}{O}_{7}^{2-})}{{c}^{2}(Cr{O}_{4}^{2-}){c}^{2}({H}^{+})}$>K,平衡逆向移动;
(3)SiC是原子晶体,其熔点大于KCl,二氧化碳和溴都是分子晶体,其熔点低于KCl,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体,溴为液态,所以其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①④③②,
故答案为:①④③②;
(4)A、v(A)=2v(B)只能看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B为气态,压强不变说明B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B为气态,恒容条件下密度不变,说明B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B为气态,其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平衡移动、不同晶体熔点大小的比较、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1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Na+)=2[c(S2-)+c(HS-)+c(H2S)]
B.常温下醋酸分子不可能存在于pH>7的碱性溶液中
C.常温下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使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c(Cl-)>c(NH4+
D.0.1mol•L-1的氯化铵溶液与0.0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Cl-)>c(NH4+)>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胆矾晶体,几天后晶体外形发生改变且晶体质量变小
B.将两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分别投入1mol?L-1CuSO4溶液和1mol?L-1CuCl2溶液中,铝片表面都观察不到明显的反应现象
C.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溶液中苯酚的含量
D.在比较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中,要把乙醇和苯酚配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再与相同大小的金属钠反应,来判断两者羟基上氢的活性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条件被略去).其中A是最简单的烯烃,C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具有酸味的调味品的成分;通常状况下,D是具有浓郁香味的油状液体.

(1)A的结构简式是CH2=CH2;④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在A、B、C、D中,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的液体是乙酸乙酯(填物质名称).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一种塑料,该塑料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①中,素瓷片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B、C、D三种物质中,常温或加热时,都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是乙醇(填结构简式).
(4)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B,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葡萄糖)$\stackrel{酒化酶}{→}$2C2H5OH+2CO2↑.
(5)实验室制取得到的D中往往含有少量的B、C.欲除去D中的B和C,可以先将此不纯的D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溶液充分混合,然后再静置、分液(填操作名称)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的量,前者<后者(填>、<或=).
(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3)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方法是:通入足量的CO2,离子方程式:CO32-+CO2+H2O=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在${\;}_{13}^{27}$Al中,质子数为13,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Al(OH)3或H3Al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也相等,气态氢化物中该元素含量为87.5%,该元素是(  )
A.CB.NC.SiD.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取一定质量含Fe、FeO、Fe3O4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用足量氢气还原,测得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减少mg,另一份加入500mL4.0mol/L的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4.48L,则m的值为(  )
A.6.4B.8C.3.2D.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过滤时将液体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蒸馏时烧瓶需要垫石棉网
C.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冷凝管的进水方向是低进高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